別名 | 牛、水牛 |
漢語拼音 | niu chi |
英文名 | Ox teeth., Water Buffalo teeth |
藥材基原 | 為?苿游黃牛或水牛的牙齒。 |
動植物形態(tài) |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jié)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nèi)有骨質(zhì)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fā)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
資源分布 | 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2.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飼養(yǎng),以南方水稻田地區(qū)為多。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宰牛時從口中取下牙齒,洗凈晾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黃牛牙齒釉質(zhì)含無機物95%以上、有機物2%以下,硬度幾可與礦物的石英相比,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次之是碳酸鈣,也含少量的鎂鹽,有機物主要是角蛋白(keratin)、(骨)膠原(collagen)等蛋白質(zhì)。牛牙的角蛋白的氨基酸組成與普通毛發(fā)中的角蛋白不同,它幾乎不含半胱氨酸。牛牙齒的牙質(zhì)大約含無機物70%,主要是磷酸鈣;有機物20%,主要是骨膠原,其硬度次于釉質(zhì),大約與礦物磷灰石(apatite)相仿。牛牙的牙骨質(zhì)組成與骨相似,但含有機物較多,其硬度又比牙質(zhì)略低。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解熱作用,牛齒根混懸劑2g/kg灌胃給藥,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lián)菌靜脈注射所致發(fā)熱家兔有明顯解熱作用,其效力與柴胡近,但作用發(fā)揮稍慢。 2.鎮(zhèn)靜作用,牛齒根混懸劑2g/kg灌胃,能使小鼠活動逐漸減少,安靜不動;用棒棍觸鼠尾及鼠須時反應(yīng)較遲鈍,但翻正反射存在。抖籠實難及滾棒實驗結(jié)果證明,小鼠自發(fā)活動減少,反應(yīng)遲鈍,協(xié)調(diào)運動差;能延長戊巴比妥鈉所致小鼠的睡眠時間。 3.抗驚厥作用,牛齒根混懸劑2g/kg灌胃對戊四氮所致驚厥有明顯對抗作用,但對士的寧所致的驚厥不顯著。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澀;性涼 |
歸經(jīng) | 心包經(jīng) |
功效 | 鎮(zhèn)驚;固齒;斂瘡 |
功效分類 | 安神藥;消腫藥 |
主治 | 小作牛癇;牙齒動搖;發(fā)背惡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1-3g,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搽;或燒灰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別錄》:主小兒牛癎。 |
考證 | 出自《名醫(yī)別錄》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Dens Bovis seu Bubal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
科屬分類 | ?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