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菠蘿麻
|
漢語拼音 |
jian ma
|
英文名 |
Leaf of Sisal Hemp-plant
|
藥材基原 |
為龍舌蘭科植物劍麻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劍麻,多年生草本。莖粗短。葉蓮座狀排列于莖上;葉劍形,長1-1.5m,寬10-15cm,挺直,肉質,初被白霜,后漸脫落而呈深藍綠色,表面凹,背面凸,常全緣,先端有一長2-3cm的紅褐色刺尖。大型圓錐花序,高達6m;花黃綠色,有濃烈氣葉;花梗長5-10mm;花被管長1.5-2.5cm,花被裂片卵狀披針形,長1.2-2cm,基部寬6-8mm;花絲著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長6-8cm;花藥長約2.5cm;子房長圓形,長約3cm,花柱線形,長6-7cm,柱頭稍膨大。蒴果(通常不正常結實)長圓形,長約6cm,寬2-2.5cm;浜,花序上產(chǎn)生大量吸芽;ㄆ谙募,果期秋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及西南地區(qū)。多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林緣及路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多濕和雨量均勻的高坡環(huán)境,尤其日間高溫、干燥、充分日照,夜間多霧露的氣候最為理想。其適應性較強,耐瘠、耐旱、怕澇,但生長力強,適應范圍很廣,宜種植于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而肥沃的砂質壤土,排水不良、經(jīng)常潮濕的地方則不宜種植。 栽培技術 為合理利用土地,便于撫育管理,從珠芽、吸芽、地下莖和母株繁殖出來的高約10-15cm,的小苗,應先在密植苗圃培育。幼苗按粗細、高度分級種植,加強肥、水管理。到苗高25cm時,即可移至疏苗圃或繁殖苗圃。疏植苗需1-1.5年才能出圃,種植密度須根據(jù)當?shù)貧夂颉⒌匦蔚責、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決定。如廣東湛江地區(qū)緩坡地,一般采用(3.24m+1.2m)×1.2m[即(大行距+小行距)×株距],每1hm2種植3750株;廣西植麻地區(qū)因土壤肥力較低,氣候差,多采用(3m+1m)×1m,每1hm2植4995株。 田間管理 幼齡麻株在郁閉之前,株間、大行間容易滋生雜草,需要中耕除草,消滅荒蕪。開割麻田往往由于施肥、割葉、運輸麻葉及夏季暴雨造成大行間土壤板結,也需要中耕松土。為了達到速生、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除了施足基肥外,必須追施一定比例的肥料。幼齡麻施肥時間應在雨季前施下為好,而開割麻一般在割葉后進行施肥。 病蟲害防治 斑馬紋病,為害葉、莖和葉軸,流行期用1:1:100波爾多液、0.5%的敵克松等藥劑噴射葉面。炭疽病,多發(fā)生在老葉上,普遍發(fā)病噴1:1:100波爾多液防護。
|
采收和儲藏 |
劍麻定植后,葉長100cm以上,葉片數(shù)達50片左右時就可以開割。割葉季節(jié)以冬季為好。洗凈鮮用,工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葉含皂甙元有:新替告皂甙酮(neotigogenone),新替告皂甙元(neotigogenin)替告皂甙元(tigogenin),劍麻皂甙元(sisalagenin),?略磉霸╤ecogenin),洛柯皂甙元(rockogenin),綠蓮皂甙元(chlorogenin),12-表洛柯皂甙元(12-epirockogenin),5α孕甾烷-3β,20β-二醇(5α-pregnan-3β,20β-di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海南皂甙元(hainangenin),紅光皂甙元(hongguanggenin)。又含粗蛋白質5%-9%,其中有水溶性的白蛋白(albumin)及堿溶性的谷蛋白(glutelin)以及蘇氨酸(threonine)和蛋氨酸(methionine)。還含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木聚糖(xylan),木葡聚糖(xyloglucan)。從鮮葉片壓榨的汁中得到皂甙元有:綠蓮皂甙元,洛柯皂甙元,巴爾波皂甙元(barbourgenin);皂甙有:劍麻皂甙(sisalanin)A、B、C、D、E、F、G,其中劍麻皂甙B由?略磉霸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木糖(xylose)所組成,劍麻皂甙D由?略磉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rhamnose)所組成。 我國華南地區(qū)栽培的劍麻東1號(Agave sisalana forma Dong No.1)葉汁渣中分離得到:劍麻東1號皂甙(dongnoside)A、B、C、D、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神經(jīng)-肌肉陰滯作用 劍麻提取物[相當于50-250mg(葉)/ml]可先增強雞腹肌神經(jīng)-肌肉標本間接誘發(fā)的收縮,然后阻滯直接或間接刺激作用引起張力持續(xù)但可逆性的變化。其作用類似去極化琥珀酰膽堿,而不同于非去極化的加蘭他敏作用。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辛;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涼血止血;消腫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肺癆咯血;衄血;便血;痢疾;癰瘡腫毒;痔瘡
|
用法用量 |
外用;煎湯9-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
|
科屬分類 |
龍舌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