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西南陰地蕨 |
漢語拼音 | xi nan xiao yin di ju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陰地蕨科植物薄葉陰地蕨的全草或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蕨類植物,植株高約40cm。根莖粗短,直立或斜生,具肉質(zhì)根,粗壯,不分枝??cè)~柄長10-12cm,粗大而多汁,無毛或稍有疏毛;營養(yǎng)葉柄長7-8cm;葉片草質(zhì),近五角形,長15-20cm,寬17-24cm,基部深心形,先端漸尖,三回羽狀分裂;羽片6-7對,互生,有柄,第1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10-15cm,寬5-10cm,二回羽狀分裂;二回羽片4-5對,狹卵形至寬披針形,基部下側(cè)1片最大,長約8cm,寬約3cm,羽狀分裂;裂片卵形或?qū)捖研,邊緣具狹長的尖齒,第2對以上的羽片漸縮小,卵形至寬披針形;葉脈較明顯。孢子葉自總?cè)~柄上長出,高出營養(yǎng)葉,葉柄長14-16cm。孢子囊穗長10-12cm,二至三回羽狀,散開呈圓錐狀;孢子囊球形,黃色。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華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600-3200m的溪邊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草四季均可采收;根莖秋季采挖,去葉與須根。均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辛;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肺止咳;解毒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肺止咳藥;解毒消腫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痄腮;乳癰;跌打腫痛;蛇犬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cepteridium daucifolium(Wall.ex Hook.et Grev.)Lyon[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ex Hook.et Grev.] |
科屬分類 | 陰地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