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
劑型 | 膠囊 |
藥物組成 | 丹參提取物。 |
加減 | |
功效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愈合。 |
主治 | 扁桃體炎,外耳道炎,癰癤,外傷感染,燒傷感染,乳腺炎,蜂窩組織炎,骨髓炎等;對痤瘡(粉刺)也有較好療效。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粒含總丹參酮150mg,隱丹參酮19mg。每次4粒,日3-4次口服,小兒酌減。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臨床應用中,僅個別病例服丹參酮后有惡心、頭昏、嘔吐,未見其它不良反應,最長一例服用丹參酮達1ll天,未見明顯的副作用。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抗菌,消炎,解熱等作用。 1.抗菌:總丹參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進行體外抗菌實驗,結(jié)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溶血性鏈球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對鐵銹色毛發(fā)癬菌和紅色毛發(fā)癬菌有抑制作用。總丹參酮給小鼠經(jīng)口或皮下給藥,能在組織和排泄物中檢出有抗菌作用的物質(zhì)。經(jīng)口給大鼠用藥,尿中也檢出有抗菌作用的物質(zhì)。 2.抗炎、解熱:總丹參酮局部給藥對巴豆油引起的小鼠實驗性炎癥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丹參酮灌胃給藥對組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蛋清、角叉菜膠和右旋糖酐所致急性關(guān)節(jié)腫及滲出性甲醛腹膜炎均有抑制作用。對明膠所致小鼠的白細胞游走及亞急性甲醛性關(guān)節(jié)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棉球肉芽腫實驗無抑制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lián)菌苗致熱家兔體溫有降低作用。 3.激素樣作用:采用子宮重量法和陰道涂片法均表明丹參酮有較溫和的雌激素活性;用精囊和前列腺重量法,表明有抗雄性激素作用。 4.其他作用:(1)丹參酮ⅡA磺酸鈉腹腔注射對博萊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損傷有保護作用,明顯減輕早期肺損傷程度,減少肺纖維化形成和降低肺組織內(nèi)羥脯氨酸和脂質(zhì)過氧化物的含量。體外試驗能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腦微粒體Na+,K+-ATP酶,并有濃度依賴性,對心臟的抑制較強。(2)丹參酮對嚴重燒傷大鼠的早期(5小時內(nèi))死亡率明顯降低,可能與其抑制循環(huán)白細胞的異常升高及減輕組織脂質(zhì)過氧化的損傷有關(guān)。(3)丹參酮對低密度脂蛋白(LDL)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EC)的損傷亦有保護作用。 |
毒性試驗 | 小鼠給2%丹參酮淀粉混懸液灌胃,每日1次,每次0.5ml,連續(xù)14日;大鼠每日1次,每次2.5ml,連續(xù)10日,均未見毒性反應。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