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使干咪
|
年份 | siv gorn miev
|
別名 | |
來源 | 報春花科植物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90厘米,被黃褐色卷毛。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qū)捙樞?長6~15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至葉柄,邊全緣,兩面被黃色卷毛,有黑色斑點(diǎn);ò咨,合生,5裂;總狀花序頂生,密被黃色柔毛。蒴果卵球形;ㄆ4月,果期7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山坡、荒野草坡中。產(chǎn)于廣西全州、永福、樂業(yè)、凌云、隆林、那坡、金秀等縣市;分布于華北及長江以南各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鮮用或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微酸、澀,性平。
|
功效 | 活血調(diào)經(jīng),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散瘀。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15~對克,水煎或調(diào)酒服;外用適量搗敷。
|
方例 | 1.急性淋巴管炎 使干咪(珍珠菜)鮮全草適量,搗敷。
|
化學(xué)成分 | 含紫云英甙,異槲皮甙,山柰酚-3-O-蕓香糖甙和山票酚3-O-(2,6-二-O-吡喃鼠李糖基)吡喃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6-di-O-rhamn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1],左旋表兒茶精,3-O-甲基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1→2)吡喃葡萄糖甙][3-O-methylquercetin-7-O-[α-L-rhamnopyra-nosyland(1→2)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甙和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根含多種皂甙,甙元是報春花皂甙元A和二氫藥用纓草皂甙元A[3]。種子含脂肪油32.24%[4]。
|
藥理 | 1.抗腫瘤作用 從珍珠菜全草中得到珍珠菜黃酮甙273mg/kg,連續(xù)腹腔注射7d,對大鼠W256的抑制率為45.2%;625mg/kg劑量,連續(xù)注射10d左右,對小鼠腫瘤L1-皮下型、小鼠肉瘤Sl80、小鼠宮頸癌(U14)肝癌腹水型(HAC)轉(zhuǎn)實(shí)體(HSC)、艾氏腹水型(EAC)轉(zhuǎn)實(shí)體(ESC)的抑制率分別為58.3%、51.9%、49.6%、46.7%、48.78%,對小鼠網(wǎng)狀細(xì)胞肉瘤腹水型(ARS)生命延長率達(dá)63.6%,作用均極顯著;珍珠菜黃酮甙對ARS瘤細(xì)胞有顯著破壞作用,并對瘤細(xì)胞有絲分裂有明顯抑制作用[1]。珍珠菜黃酮甙對小鼠L615白血病有較明顯抑制作用,以500mg/kg劑量組抑制作用最顯著,生命延長率為260.7%,3/6小鼠長期存活。長期存活小鼠肝脾病理形態(tài)觀察比起空白模型組白血病細(xì)胞浸潤輕微,肝脾結(jié)構(gòu)尚存在,說明本品似有破壞白血病細(xì)胞作用[2]。 2.抗菌作用 全草50%煎劑,用平板小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3]。 3.毒性 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珍珠菜黃酮甙,觀察6d,以簡化卡氏法測得LD50為1450mg/kg。動物死亡均在6h內(nèi)。死亡者,臟器呈血管擴(kuò)張,瘀血腫脹,血管內(nèi)凝血。未死者于第6日處死,唯見肝細(xì)胞空泡狀或氣球狀變性明顯,肝竇消失[1]。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Yasukawa K,et al.C A,1987,106:38302v. [2]Kim I S,et al.C A,1994,120:226645x. [3]Kitagawa I,et al.Chem Pharm Bull,1967,15(9):1435. [4]南京藥學(xué)院:《江蘇藥材志》,第1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5:418。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空軍漢口醫(yī)院腫瘤防治小組:《新醫(yī)學(xué)》,1977,8(3):112。
[2]湖北空軍漢口醫(yī)院腫瘤防治小組:《新醫(yī)學(xué)》,1981,12(6):293。
[3]南京藥學(xué)院《中草藥學(xué)》編寫組:《中草藥學(xué)》(中冊),第1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810。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