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銅安亮
|
年份 | domh orn ndiangx
|
別名 | 桉樹、桉、加里樹
|
來源 |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喬木。樹皮厚,粗糙,纖維狀,暗褐色,小枝淡紅色。單葉互生,狹卵形或?qū)捙樞?長8-18厘米,寬3-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鈍或近圓形,葉面光亮。傘形花序腋生或側(cè)生,有花5-10朵,總花梗粗而扁,有角;萼筒狀狹陀螺形,與子房基部合生;花瓣白色,與萼片合生成一個頂端呈圓錐狀凸起的帽狀體,約與萼等長,花開時橫裂,整個帽狀體脫落;雄蕊多數(shù)。蒴果倒卵形至壺形,長1-1.5厘米,果瓣3-4,深藏于萼管內(nèi);ü诔T诖呵锛。
|
生態(tài)分布 | 栽培,產(chǎn)于廣西各縣市;分布于廣東、福建、湖南、貴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辛,性平。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抗菌消炎,化痰止咳,殺蟲,防腐,收斂止癢。
|
傳統(tǒng)應用 | |
用法用量 | 9-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學成分 | 葉中分離到大葉桉酚甲[1],大葉桉酚乙[3],大葉桉二醛A,大葉桉二醛B,藍桉醛Ia1 Ia2,[2,4],5-羥基-4′,7-二甲氧基-6,8-二甲黃酮即桉樹素4′,5-二羥基-7-甲氧基-6,8-二甲基黃酮即sideroxylin,3β-羥基-11-烏蘇烯-28-酸-13(28)-內(nèi)酯,3β-乙酰氧基-11-烏蘇烯-28-酸-13(28)-內(nèi)酯,熊果醇,β-谷甾醇,2-甲基-5,7-二羥基-色酮-7β-葡萄糖甙,正三十烷醇,正三十烷酸[3]及兩個間苯三酚衍生物:1-(2,6-二羥基-3,5-二甲基-4-甲氧苯基)-2-甲基-1-丙酮,1-(2,6-二羥基-3,5-二甲基-4-甲氧苯基)-2-甲基-1-丁酮[5]。
|
藥理 | 1.抗微生物作用 大葉桉煎劑1:1體外抗菌具有中等以上抗菌活性者為70株,其中對腸道主要致病菌如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40株中具有中等以上抗菌活性者33株,抑菌率達82%,在痢疾桿菌中,以福氏痢疾桿菌、志賀痢疾桿菌、鮑氏痢疾桿菌抑菌效果好,而宋內(nèi)痢疾桿菌則抑菌效果差[1]。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八疊球菌、甲型鏈球菌、奈瑟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也有較強的抗菌力,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揮發(fā)油體外有強大殺滅陰道滴蟲的作用,煎劑對鉤端螺旋體的殺滅效果也較好[2]。其成分大葉桉酸乙在管碟法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濃度為63μg/ml[3]。 2.其他作用 大葉桉葉揮發(fā)油有祛痰作用,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促進分泌,稀釋痰液。20%大葉桉揮發(fā)油能可逆地阻斷蟾蜍坐骨神經(jīng)沖動的傳導,高濃度時阻斷快,恢復慢;低濃度時阻斷慢,恢復快[2]。從大葉桉葉中分離得到一種酚性油狀物200mg/kg灌胃,對鼠瘧疾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達99%以上[4]。大葉桉葉提取物12mg/kg可使大鼠血壓降至給藥前的一半,維持數(shù)小時,對豚鼠、兔、貓及狗亦有降壓作用,降壓作用系釋放組胺所致;降壓部分經(jīng)提純,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000[5]。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秦國偉等:《化學學報》,1981,39(1):83。 [2]Xu R S,et al.J Am Chem Soc,1984,106(3):734. [3]秦國偉等:《化學學報》,1986,44(2):151。 [4]Cheng Q,et al.J Org Chem,1988,53(19):4562. [5]Cheng Q,et al.C A,1992,116:55535x. |
藥理參考文獻 | [1]肖芙蓉等:《中藥藥理與臨床》,1990,6(6):33。
[2]陳慶全等:《實用臨床草藥》,第1版,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1:60。
[3]秦國偉等:《化學學報》,1986,44:151。
[4]秦國偉等:《藥學通報》,1984,19(9):554。
[5]Read George W,et al.C A,1971,75:128342d.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