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勒嘎都
|
漢語拼音 | LEGADU
|
拉丁名 | 1.Bergenia purpurascens(Hook.f.et Thoms.)Eng1.;2.Polygonum sinomontanum Sam.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虎耳草科植物巖白菜、蓼科植物翅柄蓼的根莖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巖白菜:多年生草本,高20~35cm。根莖粗而長,其下長有多數(shù)須根,根細長,黃白色至棕色,上部有宿存的葉柄殘跡。葉基生,葉片稍肉質,倒卵形,長圓形或橢圓形,長6.5~16.5cm,寬3.5~10cm,頂端圓或鈍,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或有小齒,無毛,上面紅綠有光澤,下面淡綠色。葉脈明顯,背面稍突起;ㄝ愀20~35cm,頂生聚傘花序,有花6~7朵,頂部常下垂;小花梗及花葶均有褐色短綿毛;花萼寬鐘狀,在中部以上5裂,裂片長約10mm,頂端近圓形;花瓣5,紫紅色或暗紫色,寬倒卵形,長15~18mm;雄蕊10;花柱2,通常比花瓣短,偶有較長者。蒴果。 2.翅柄蓼: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狀莖粗壯,橫走,紫褐色,有分枝,密被棕褐色鱗片狀物,上面有殘莖及葉柄的殘基;斷面淡紅色至深紅色,須根黃褐色,堅韌。莖直立,單一,淡綠色至綠色,向陽面淡紫紅色,下部紫紅色,有細棱,無毛,具節(jié);~近革質,葉片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3~25cm,寬1.3~2.6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漸狹,下延成翅狀,邊緣有不明顯的波狀齒,常反卷,中脈有時呈淡紅色,網(wǎng)脈較明顯,尤以邊脈顯著,兩面無毛;葉柄長3~10cm;莖生葉互生,下部葉具柄,上部葉無柄,葉片較基生葉。煌腥~鞘膜質,長達5cm,黃棕色,被疏短柔毛,有多條縱脈。穗狀花序生于枝端,近直立,圓柱形,長2~6cm;苞片膜質,淡黃棕色,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漸尖;小花深粉紅色,具梗;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雄蕊8,伸出花被外;花絲線形,花藥紫紅色,底著,瓣裂;子房上位,三棱形,柱頭3裂。堅果三棱形,淡紫紅色,有光澤,包干宿存花被內。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1.巖白菜:產于西藏、四川、云南。
2.翅柄蓼:產于西藏東部和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云南。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1.巖白菜:生于海拔3000~4300m的雜木林內陰濕處或有巖石的草坡上。
2.翅柄蓼:生于海拔3000~3800m的高山草坡、林緣、灌叢中。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翅柄蓼:花期6~8月,果期7~8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秋末采挖,除去地上部分,須根,雜質和泥土,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根莖或全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莖呈類圓柱形或扁圓柱形,多彎曲或呈結節(jié)狀。長5~20cm,直徑6~20mm,表面棕灰色、黑褐色至紅棕色,或具密集或微疏而稍隆起的環(huán)節(jié)(巖白菜),節(jié)間長1~6~11mm,節(jié)上有棕黑色葉基殘存,并有皺縮條紋及凹點狀或突起的根痕;蝽毟鶖嗦涮幊世w維狀或圓形根痕(翅柄蓼)。質堅實而脆,易折斷,斷面粉質,類白色或棕黃色(巖白菜)或粉紅色至棕紅色(翅柄蓼),近邊緣有一環(huán)縱管束小點,排成斷續(xù)的環(huán)(翅柄蓼),或一側點稍大,另一側較小(巖白菜),氣微,味苦澀。以粗壯、質堅,斷面色白者為佳;色深者質次,黑色枯朽者不可用。葉多皺縮卷曲,展平后葉片呈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6~15cm,寬3~10c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邊緣微波狀或有小齒,葉柄長,基部擴大呈鞘狀;ㄇo圓柱形,花暗紫色。 顯微鑒別:1.巖白菜根莖(直徑1cm)橫切面:木栓層較厚。根莖一側的皮層較寬,維管束較大,外韌型,外側有的有維管束帽,細胞壁增厚的薄壁細胞,有束間形成層,木質部導管木化;根莖另一側皮層較窄,維管束較小而稀,外側無維管束帽,無束間形成層,偶見韌皮束間于維管束環(huán)內。髓部寬廣。本品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草酸鈣簇晶及棕色內含物。 2.翅柄蓼根莖(直徑約9mm)橫切面:木栓細胞扁平,3~9層,外被紅棕色物質。皮層細胞10~14層,類圓形、卵圓形及不規(guī)則形。維管束外韌型,排成斷續(xù)的環(huán),韌皮部中篩管群明顯,韌皮纖維單個或數(shù)個成束,淺黃綠色,排列在韌皮部外方;束間形成層不明顯,有的可見1~4層細胞。木質部中細胞均木化,木纖維多,導管較少,部分呈切向排列。射線寬3~21列細胞,向外幾延伸到皮層。髓部寬廣,薄壁細胞多為類圓形,部分呈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薄壁細胞中草酸鈣簇晶和淀粉粒散在,淀粉粒細小。粉末鑒別:巖白菜粉末:類白色或淡棕色,淀粉粒眾多,為單粒,矩圓形,類圓形及類三角形,長3~36μm,少數(shù)達52μm,臍點呈裂縫狀、點狀、條狀。草酸鈣簇晶直徑20~85μm ,少數(shù)達107μm。導管微木化,多網(wǎng)紋,寬9~20μm,尚可見少數(shù)梯紋及環(huán)紋導管。木栓細胞呈棕紅色多邊形。翅柄蓼粉末:呈粉紅色,淀粉粒直徑3.6~17.2μm,卵圓形、長卵圓形、長橢圓形或類三角形,淀粉粒的一端或兩端略呈乳頭狀膨大,臍點裂縫狀、點狀、星狀。木栓組織碎片黃棕色至紅棕色,細胞長方形、類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纖維成束或單個,壁較厚,可見紋孔,直徑10.5~16.9μm。草酸鈣簇晶較多,直徑18~61.2μm。螺紋導管多見,直徑10~18μm;網(wǎng)紋導管直徑28~35μm。 |
中藥化學成分 | 巖白菜根莖含巖白菜素(bergenin)約3%,并含縮合鞣質。全草亦含巖白菜素及熊果甙(arbutin)。 翅柄蓼根莖含有機酸、鞣質、糖及多糖、蛋白質、蒽醌、甾醇等。 |
理化性質 | 理化鑒別:1.巖白菜:(1)取本品粗粉1g加甲醇10ml置水浴上加熱浸漬10min,濾過。取濾液1ml,加三氯化鐵試液1滴,溶液呈藍綠色至藍黑色。
(2)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醚20ml,回流10min,濾過,取濾液10ml,揮去乙醚,加甲醇0.5ml,溶解殘渣,點樣20μl。進行薄層層析,對照品可取巖白菜素甲醇溶液(5mg/ml)5μl點樣。吸附劑用硅膠G10g,制板,105℃活化30min。展開劑為氯仿-醋酸乙酯-甲酸(5∶4∶2)。展距17cm。置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兩個斑點,下面的一個斑點應與對照品有相同的Rf值。
(3)取本品粉末0.3g,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20ml,加熱回流半小時,放冷,濾入100ml量瓶中,殘留的繼續(xù)用無水乙醇20ml回流半小時后,經(jīng)同一濾器濾入量瓶中,用無水乙醇20ml洗濾器,加無水乙醇至刻度,精密量取10ml,加無水乙醇20ml,以少量活性炭脫色,濾過,濾入100ml量瓶中,用30ml無水乙醇洗溶器及濾器,再濾入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在波長275±1nm處測定吸收度,計算巖白菜素的含量,即得(巖白菜素在波長275nm的E1%1cm值為255)。本品含巖白萊素(C(10)H(16)O(9))不得少于2%。
2.翅柄蓼:稱取樣品粉末約2g,加水20ml,在60℃水浴上加熱浸漬2小時,時加振搖,濾過,濾液供下述試驗:
(1)取濾液適量,點于濾紙片上,噴酒0.1%溴酚藍試液,立即在藍色背景上顯黃色的斑點。(檢查有機酸)
(2)取濾液2ml,加入氯化鈉明膠液5滴,有乳白色沉淀生成。(檢查鞣質)
(3)稱取樣品粉末約2g,加75%乙醇10ml,加熱回流提取2小時,濾過,取濾液2ml,加入20%氫氧化鈉液,產生紅色;加入少量30%過氧化氫液,加熱,紅色不褪;加鹽酸使呈酸性,則紅色消褪。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散劑,丸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1.抗菌作用:巖白菜含熊果酚甙(arbutin)故有抗菌消炎作用;含鞣質14.4%,故有收斂作用?捎糜谙婪歉腥拘匝装Y,亦有用于子宮頸糜爛者。巖白菜的根莖水煎劑和乙酸提出物對四種痢疾桿菌(福氏、志賀氏、宋內氏、鮑氏痢疾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對福氏痢疾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強。本品浸劑在試管中1∶320~480濃度亦能抑制痢疾桿菌(1∶2)。 2.鎮(zhèn)咳作用:巖白菜對小鼠有一定鎮(zhèn)咳作用,本品根莖300mg/kg所出現(xiàn)的作用與磷酸可待因60mg/kg相近。巖白菜中所含的巖白菜素也有鎮(zhèn)咳作用。臨床上用巖白菜或巖白菜素治療慢性氣管炎。 3.其他作用:巖白菜中還含有維生素P樣物質。水提取物給大鼠長期口服,可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長期服用未見毒性反應。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毒性:巖白菜水煎劑及乙醇提出物(縮合鞣質)給小白鼠灌服相當于人用量(按3錢計算)的65倍,于72小時出現(xiàn)死亡,故認為本品對小鼠有一定毒性作用,但毒性不大。巖白菜素按10g/kg劑量給小鼠灌服,未出現(xiàn)毒性反應。給大鼠長期灌服很大劑量后,未出現(xiàn)毒性反應,既不影響大鼠的全身狀態(tài),也不引起消化道或實質性器官的病理改變。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小鼠,大鼠。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甘、澀,涼、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肺熱,疏肝,解毒,止痛。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瘟病時疫、脈熱、肝熱、肺熱、痢疾。
|
用法用量 | 常配伍用。每次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渣訓膏23g,勒嘎都14g,訶子、草烏各50g,榜嘎20g,木香10g,豆蔻、藏菖蒲、甘青青蘭各9g,紅花、黑冰片各6g。共研為細粉,加入另研的熊膽5g、麝香3g細粉,混勻。治六腑血病和赤巴病、痢疾;一次1.5g~2g,一日2次。 方二:勒嘎都150g,檀香、降香各125g,石灰華、無莖薺各200g,白葡萄干70g,丁香50g,紅花120g。共研為細粉,水泛丸重約1g。治肺炎、肺癰;一次2~3丸,一日3次。 方三:勒嘎都90g,渣訓膏90g,甘青青蘭80g,草紅花80g,榜嘎70g,砂仁70g,群虎草50g,藏木通60g,香附60g,訶子50g,木鱉子50g。共研為細粉,再加入另研的熊膽粉30g,麝香粉20g,兌研,治熱性病、膽熱引起的腹瀉、痢疾;一次2g,一日2~3次。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月王藥診》記載:“本品與秦艽花等配伍,可用于培根病之咽喉痛,聲音嘶啞,食物中毒之腹瀉,大便干燥或秘結,皮膚瘙癢及皰疹等!薄端牟酷t(yī)典》記載:“本品可用于感冒,肺熱咳嗽,靜脈凸起,自覺灼痛之黑脈病!薄端牟酷t(yī)典藍琉璃》記載:“本品莖粗大,葉厚,花狀如鳥喙,內表淡紅色,外表鴉腿色,朵小,多數(shù),根莖有兩種,一種粗大,另一種細小。分為雌雄兩種。根莖尤如鷹爪,有分枝,斷面粉紅色,味微甘,辣、澀,這種質佳。長在藏地者為下品,葉狀如唐古特烏頭葉,花粉紅色,葉橢圓形,可用于肺熱,感冒,脈熱者。”《晶珠本草》也說本品分上、下兩品,上品產自藏地,外皮黑色有皺紋,里面紅色,氣香,味辛,澀!秷D譜》記載:“本品根似烏鴉的膝!贝譅钫邽樾,細者為雌。產西藏門隅和達貢,味澀。《味氣鐵鬘》記載:本品性涼,銳。《甘露之滴》記載:本品性溫,燥。治瘟病時疫,消散四肢腫脹!蹲匀恢住酚涊d:“本品解毒!薄秷D鑒》記載:性涼、溫、平。葉像稻葉,根如珠芽蓼的根,味甘、辛,氣香。治瘟病時疫、肺病,散腫。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