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阿尼合
|
漢語拼音 | SHANZHA
|
拉丁名 | 1.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2.C.cuneata Sieb. &Zucc.;3.C.kansuensis
Wlls.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山楂、野山楂及甘肅山楂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1.山楂:落葉喬木,高達6m。樹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長1~2cm,有時無刺;小枝圓柱形,當年生枝紫褐色,無毛或近于無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狀卵形,頂端圓鈍,無毛,紫色。葉片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稀菱狀卵形,長5~10cm,寬4~7.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通常兩側各有3~5羽狀深裂片,裂片卵狀披針形或線形,先端短漸尖,邊緣有尖銳稀疏不規(guī)則重鋸齒,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沿葉脈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脈腋有髯毛,側脈6~10對,有的達到裂片先端,有的達到裂片分裂處;葉柄長2~6cm,無毛;托葉革質,鐮形,邊緣有鋸齒。傘房花序具多花,直徑4~6cm,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脫落或減少;花梗長4~7mm;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長6~8mm,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早落;花直徑約1.5cm,萼筒鐘狀,長4~5mm,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約與萼筒等長,內外面均無毛,或在內面頂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7~8mm,寬5~6mm,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藥粉紅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或梨形,直徑1~1.5cm,深紅色,有淺色斑點;小核3~5;外面稍具棱,內面兩側平滑;萼片脫落很遲,頂端留一圓形深洼。 2.野山楂:落葉灌木,高達15cm,分枝密,通常具細刺,刺長5~8mm;小枝細弱,圓柱形,有棱,幼時被柔毛,一年生枝紫褐色,無毛,老枝灰褐色,散生長圓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圓鈍,無毛,紫褐色。葉片寬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2~6cm,寬1~4.5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連于葉柄,邊緣有不規(guī)則重鋸齒,頂端有缺,或有3(稀5~7)淺裂片,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具稀疏柔毛,沿葉脈較密,以后脫落,葉脈顯著;葉柄兩側有葉翼,長約4~15mm;托葉大型,革質,鐮刀狀,邊緣有齒;ㄐ騻惴繝睿5~7朵花組成,直徑2~2.5cm,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梗長約lcm;ò咨睆郊s1.5cm,苞片革質,披針形,條裂或有據齒,長7~12mm,脫落很遲;萼筒鐘狀,外被長柔毛,萼片三角卵形,長約4mm,約與萼筒等長,先端尾狀漸尖,全緣或有齒,內外兩面均具柔毛;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長6~7m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藥紅色;花柱4~5,基部被絨毛,果實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1.5cm,紅色或黃色,常具有宿存反折萼片或1苞片;小核4~5,內面兩側平滑。本種枝葉和花梗上毛茸變異很大,幼時稠密,老時逐漸脫落減少,唯倒卵形葉片,楔形葉基與草質的托葉和苞片是共同的特點。 3.甘肅山楂:灌木或喬木,高2.5~8m,枝刺多,錐形,長7~15mm;小枝細,圓柱形,無毛,綠帶紅色,二年生枝條光亮,紫褐色;冬芽近圓形,先端鈍,無毛,紫褐色。葉片寬卵形,長4~6cm,寬3~4cm,先端急尖,基部截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重鋸齒和5~7對不規(guī)則羽狀淺裂片,裂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上面有稀疏柔毛,下面中脈及腋部有毛,老時減少至近于無毛;葉柄細,長1.8~2.5cm,無毛;托葉膜質,卵狀披針形,邊緣有腺齒,早落;ㄐ騻惴繝,具8~18朵花,直徑3~4cm;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5~6mm;苞片與小苞片膜質,披針形,長3~4mm,邊緣有腺齒,早落;ò咨,直徑8~10mm,萼筒鐘狀,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卵形,長2~3mm,約為萼筒之半,先端漸尖,全緣,內外兩面均無毛;花瓣近圓形,直徑3~4mm,雄蕊15~20;花柱2~3,子房頂端被絨毛,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直徑8~10mm,紅色或桔黃色,萼片宿存;果梗細;長1.5~2cm;小核2~3,內面兩側有凹痕。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1.山楂:產于青海及甘肅:東北、華北、華中及陜西有分布;朝鮮和前蘇聯(lián)也有。
2.野山楂:產于青海東部;廣泛分布于我國中部、東部、南部各省區(qū);日本也有。
3.甘肅山楂:產于青海東部、甘肅和四川西北部;河北、山西、陜西和貴州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1.山楂: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林邊或灌木叢中。
2.野山楂:在青海生于海拔1800~2000m的山谷,多石濕地或山地灌木叢中。
3.甘肅山楂:生于海拔2000~300m的雜木林中、山坡陰處、高山湖泊旁以及山溝旁。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1.山楂:花期5~6月,果期9~10月。 2.野山楂:花期5~6月,果期9~11月。 3.甘肅山楂:花期5月,果期7~9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秋冬間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橫切4~5片后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果實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1.山楂:藥材多橫切或縱切成片,皺縮不平,直徑1~2.5cm,厚2~4mm。外表紅色,有光澤,具皺紋,滿布細小白色斑點,頂端有凹窩,邊緣有宿存的花萼,基部有細果柄或柄痕。果肉深黃色至淺棕色。中部橫切片具果核,5粒,呈弓形,淺黃色,但核多已脫落而中空呈杯狀。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2.野山楂:果實較小,完整者呈類球形,直徑0.8~1.4cm,間有壓成破裂的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并有細密皺紋,頂端殘留圓形的萼片,基部有果;蚓吖圹E。質堅硬,剖開后果肉薄,棕紅色,有果核5粒。種子露而不脫落。無臭,味微酸而帶苦。 3.甘肅山楂:果實較小,近球形,直徑約7mm,深紅褐色,皺縮不平,頂端有凹窩,邊緣殘存反卷的花萼與花絲,基部有細小的果柄痕。中部橫切具3粒黃白色的果核。結合緊密。味酸、微甜。 顯微鑒別:1.山楂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細胞1列,長方形,切向延長,外被角質層,內含棕色色素,排列較整齊,中果皮均為薄壁組織,外側(外果皮下)為十余列扁長方形薄壁細胞;向內細胞漸大,有多數石細胞散在;石細胞類圓形,少數呈不規(guī)則形,直徑60~100μm,壁厚薄不一,壁孔及孔溝明顯;并有草酸鈣簇晶散在,草酸鈣簇晶直徑12~20μm。 2.野山楂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細胞1列,類方形,外被角質層,內含棕色色素,排列整齊,中果皮外側4~5列細胞壁稍厚,內含草酸鈣簇晶及方晶,直徑8~20μm;其內的中果皮薄壁組織中,有多數淡黃色石細胞散在,石細胞類圓形、長圓形,直徑40~100μm,壁孔及孔溝明顯。 3.甘肅山楂果實橫切面:中果皮薄壁組織細胞形較大,有多數石細胞散在,石細胞呈棱形、多邊形、類三角形,長70~160μm,直徑40~80μm,徑向或不規(guī)則散列,壁孔及孔溝明顯。壁厚薄不一;薄壁組織中并有多數草酸鈣棱晶及砂晶囊存在,砂晶囊直徑60~120μm。 |
中藥化學成分 | 1.山楂:果實中含糖為14.5%,總酸量4.5%,鞣質0.56%。近年來之研究,其中含有山楂酸(orataegolic acid;crategalic acid;maslinic acid,C(30)H(48)O(4))、酒石酸、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黃酮類、內酯及甙類、糖類、菸酸、鞣質、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等。并從中分離得到槲皮素、金絲桃甙(hyperin,C(21)H(20)O(12))、表兒茶精(epicatechin,C(15)H(14)O(6))、牡荊素(vitexin,C(21)H(20)O(10))、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C(16)H(18)O(9))、齊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酒石酸、枸櫞酸及其甲酯類、黃烷聚合物(flavan polymers)等。 2.野山楂、含有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C(30)H(48)O(4))、蘋果酸(malicacid,C(4)H(6)O(5))、咖啡酸(caffeic acid C(9)H(8)O(4))、齊墩果酸(oleanlic acid,C(30)H(48)O(3))、胡蘿卜素、維生素B2、維生素C、鞣質、皂甙、果糖、蛋白質、脂肪油、鈣、磷、鐵鹽等。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散劑,湯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1.山楂:(1)具有強心作用。山楂能增強心肌的收縮力,增大心室心房的運動振幅,增加冠脈血流量,對心肌的缺血性缺氧有拮抗作用,從北山楂中提得的流浸膏及其黃酮,水解產物和三萜酸等作蟾蜍,豚鼠離體心臟灌流或注射于蟾蜍體內時,有一定程度的強心作用;三萜酸能消除自然疲勞,且可抑制大鼠由于游泳而引起的心臟進行性肥大。由心電圖可看出還能增加狗的心臟對鈣的敏感度。山楂與強心甙聯(lián)合應用,其與鈴蘭毒甙的協(xié)同作用大于與毒毛旋花子甙或洋地黃毒甙的協(xié)同作用,且毒性較小。山楂中分離出的表兒茶酚對離體蛙心亦有明顯的強心作用。 (2)具有降壓作用。山楂的流浸膏、黃酮、水解產物和三萜酸,較小劑量注射于麻醉貓、兔、小鼠均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中國山楂具有擴張血管和持久的降壓作用,尤其對冷血動物(如蟾蜍)的降壓作用最長;當山楂與槲寄生、大蒜及臭梧桐合用時,其降壓作用大為增強,并且作用時間也有所延長。有實驗證明,山楂能擴張外周血管,其對兔耳血管的擴張強度相當于罌粟堿的二分之一。 (3)能增加冠脈血流量。北山楂流浸膏、黃酮及皂甙等能明顯增加小鼠心肌營養(yǎng)性血流量。若以山楂所含成分黃酮10和20mg/kg對兔心灌流,可分別引起每分鐘冠脈流量增加45%和64%。以2~3mg/kg靜注于犬,冠脈流量增加亦非常明顯,可持續(xù)37min左右,同時,心肌氧耗量也明顯降低,血管阻力下降,心率減慢。證明山楂流浸膏對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性缺氧有保護作用。 (4)具有抗心律不齊作用。山楂流浸膏28mg/kg靜注,對兔因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律不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北山楂浸膏及水解產物能解除25%氯化鉀所致兔胸主動脈條片痙攣,與潘生丁比較,作用強度相近。 (5)有降血脂作用。山楂的流浸膏及浸膏制劑,給動物口服,有明顯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作用。兔每日灌服9.5g浸膏,服藥后測定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動物主動脈粥樣斑塊面積、平均厚度、血管發(fā)生病變的數目及程度均較對照組為輕。山楂的降脂作用主要不是在于防止脂質的吸收,而在于加速脂質的清除。 (6)具有抗衰老作用。衰老過程與腦B型單胺氧化酶(MAO-B)活性的升高有密切的關系。用山楂提取液(25g/100ml)飼喂小鼠70天后,測定其腦及肝的MAO-B日活性,發(fā)現(xiàn)山楂提取液對腦MAO-B活性的抑制率達71.5%,而對肝的酶活性幾乎無影響。應用美國野生型果蠅進行壽命測定,發(fā)現(xiàn)山楂提取液能使果蠅半數死亡時間延長20.7%《雄性)和26.8%(雌性)。證明山楂具有十分重要的延緩衰老的作用。 (7)具有抗菌作用。試管試驗證明,山楂制劑對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變性桿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山楂莖、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炭疽桿菌也有抑制作用。 (8)具有助消化作用,山楂自古為消食積要藥,尤長于消肉積。近代研究證明,山楂中含有山楂酸、酒石酸、枸櫞酸、維生素C、解脂酶等,能刺激胃粘膜和十二指腸粘膜,促進胃液和胰液的分泌。同時,由于其酸性,在胃內可促進胃蛋白酶的活性,又因含有解脂酶可促進脂肪的分解。 2.野山楂:100%野山楂浸劑0.2ml給蟾蜍及兔靜脈注射,均有降壓作用;蟾蜍血管灌流證實有血管擴張作用。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山楂及提取的各種制劑毒性均很低,長期給藥,未見不良反應。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犬,豚鼠,小鼠,大鼠,兔,蛙,貓,蟾蜍。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酸、甘,溫。
|
歸經 | |
功效 | 消食,散瘀。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食積、肉積、產后瘀阻腹痛。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本品在藏醫(yī)藥文獻中未見記載。青海、甘肅、四川部分地區(qū)的藏醫(yī)曾用山楂代替余甘子入藥。據藏醫(yī)藥文獻記載,余甘子的主要功效用于血病、培根病及赤巴病,是藏醫(yī)最常用的藥物之一,似與山楂的功效不同,從形態(tài)上看,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果為蒴果,果皮肉質漿果狀,干縮后表面深黑色,內果皮木質化,形成很厚的硬殼,外具多條銳棱,種子三棱形等特征與山楂易于區(qū)別。故山楂不應繼續(xù)作為余甘子的代用品入藥。 據調查,民間醫(yī)生也有把山楂作為消食化積、散瘀之藥使用的習慣。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