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意義
[正常]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成熟粒細胞占多數(shù),形態(tài)正常,以中性分葉、桿狀核、晚幼粒細胞為主; 幼紅細胞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為主,形態(tài)正常; 粒紅比3~5:1; 周圍血象正常。
[再障] 骨髓細胞增生低下,增生重度低下; 白細胞粒細胞減少,以分葉核核、桿狀核及晚幼粒細胞為主,中幼粒細胞極少; 幼紅細胞紅細胞減少,以中幼及晚幼紅細胞較明顯,成熟紅細胞大小、染色、形態(tài)正常; 粒紅比>(正常)參考值范圍 其他特征:巨核細胞數(shù)減少,淋巴細胞增多,漿細胞亦增多。 周圍血象全血細胞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溶血性貧血失血性貧血] 骨髓細胞增生明顯活躍 白細胞正;蛳鄬p少 幼紅細胞各期幼紅細胞均有,中幼紅細胞成堆,絲狀分裂幼紅細胞較多。 粒紅比<(正常)參考值范圍 周圍血象有時見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并出現(xiàn)幼紅細胞。
。缺鐵性貧血]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正;蛳鄬p少。 幼紅細胞中幼紅細胞增多,細胞較小,漿少,偏藍色,有絲狀分裂型。 粒紅比減低倒置 周圍血象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小,中央淡染區(qū)擴大,可見嗜多色性紅細胞。 www.med126.com
[惡性貧血] 骨髓細胞增生活躍。 白細胞有巨晚幼及巨桿狀核粒細胞,巨分葉核細胞分葉過多,可見漿細胞增多。 幼紅細胞巨變,核漿發(fā)育不平衡,核染色質呈疏松網狀,絲狀分裂型多,有染色質小體,環(huán)狀體及點彩紅細胞。 粒紅比減低或倒置 周圍血象成熟紅細胞大,血紅蛋白充盈良好,呈高色素性大細胞性貧血。
。鄢墒煺系K型粒細胞缺乏癥] 骨髓細胞增生低下,恢復期增生活躍。 白細胞早、中幼粒細胞為主,晚幼、桿狀核及分葉核粒細胞減少甚至消失。 幼紅細胞正常,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 粒紅比>(正常)參考值范圍,發(fā)作期可<(正常)參考值范圍。 其他特征淋巴細胞及漿細胞相對增加 周圍血象白細胞數(shù)減少,分類中粒細胞明顯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骨髓細胞增生明顯活躍。 白細胞原粒及早幼粒細胞為主,可見絲狀分裂型,細胞成熟停止,漿內可見Auer小體。幼紅細胞少數(shù)晚幼細胞。 粒紅比<(正常)參考值范圍 其他特征巨核細胞減少 周圍血象可原粒及早幼粒細胞,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增高,非白血性白血病時正;驕p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