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化痰止咳平喘藥:
半夏、
天南星、禹白附、
白芥子、
旋覆花、
白前,浙
貝母、
川貝母、
瓜蔞、膽南星、
桔梗、
竹茹,
苦杏仁、
紫蘇子、
百部、桑
白皮、
葶藶子、
款冬花、
紫菀、
白果。
(14)安神藥:
朱砂、
磁石、
龍骨、
琥珀,
酸棗仁、
柏子仁、
遠志。
(15)平肝息風藥:
石決明、
牡蠣、
代赭石,
羚羊角、
牛黃、
鉤藤、
天麻、
地龍、
全蝎、
蜈蚣、
僵蠶。
(16)開竅藥:
麝香、石
菖蒲。
(17)補益藥: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黃芪、
白術(shù)、
山藥、
甘草,
鹿茸、yin羊藿、
杜仲、
續(xù)斷、
菟絲子、
巴戟天、
補骨脂、
紫河車、
肉蓯蓉、
蛤蚧、
冬蟲夏草,
當歸、
熟地黃、
何首烏、
白芍、
阿膠,北
沙參、
南沙參、
麥門冬、
天門冬、
玉竹、
石斛、
百合、
黃精、
枸杞子、
墨旱蓮、
女貞子、
龜甲、
鱉甲。
(18)收澀藥:
五味子、
烏梅、
訶子、
肉豆蔻、
赤石脂,
山茱萸、
覆盆子、
金櫻子、
蓮子、
芡實、
椿皮、
桑螵蛸、
海螵蛸。
(19)涌吐藥:
常山。
(20)攻毒殺蟲止癢藥:
硫黃、
雄黃、
蟾酥、
蛇床子。
(21)拔毒化腐生肌藥:
升藥、
爐甘石、
硼砂。
7.下列臨床常用120味非重點藥物的藥性、功效、主治病證及相似功用鑒別要點。
(1)解表藥:
藁本、
辛夷、
蔥白,
淡豆豉、
浮萍。
(2)清熱藥:淡
竹葉、
密蒙花,
秦皮,
穿心蓮、
野菊花、
白花蛇舌草、敗
醬草、紅藤、
馬勃、
馬齒莧、
鴉膽子、
漏蘆、山
慈姑、
半邊蓮、
紫草,
銀柴胡、
胡黃連。
(3)瀉下藥:
番瀉葉、
蘆薈,
郁李仁,
商陸。
(4)祛風濕藥:
川烏、
草烏、
烏梢蛇、昆明
山海棠,
雷公藤、
絡石藤、
豨薟草、
臭梧桐、
桑枝、
海桐皮、
海風藤,
狗脊。
(5)化濕藥:
草豆蔻、
草果。
(6)利水滲濕藥:
香加皮,
海金沙、
萹蓄、
地膚子、
冬葵子、燈
心草,
珍珠草。
(7)溫里藥:
小茴香、
蓽茇、
蓽澄茄、
胡椒。
(8)理氣藥:
柿蒂、
荔枝核、
青木香、
佛手、
香櫞、
大腹皮、
刀豆、綠萼梅、
玫瑰花。
(9)消食藥:
神曲、
麥芽、
谷芽。
(10)驅(qū)蟲藥:
南瓜子、鶴草芽、
榧子。
(11)止血藥:
側(cè)柏葉,棕櫚炭、
血余炭、
紫珠,
降香、
花蕊石,
炮姜、灶心土。
(12)活血化淤(瘀)藥:
夏天無、
蘇木、
自然銅、
骨碎補、
兒茶、劉
寄奴,
虻蟲。
(13)化痰止咳平喘藥:
皂莢,
前胡、
礞石、
天竺黃、
竹瀝、
海藻、
昆布、
黃藥子、海
蛤殼、
浮海石,馬
兜鈴、
胖大海、
枇杷葉、
洋金花。
(14)安神藥:
夜交藤、
合歡皮、
靈芝。
(15)平肝息風藥:
珍珠母、刺蒺
藜、
羅布麻,珍珠。
(16)開竅藥:
冰片、
蘇合香。
(17)補益藥:白
扁豆、
大棗、
刺五加、
絞股藍、紅
景天、
沙棘,
仙茅、
益智仁、
鎖陽、
沙苑子、
核桃仁,
龍眼肉,桑葚。
(18)收澀藥:麻
黃根,
五倍子、
禹余糧、
石榴皮、
罌粟殼。
(19)涌吐藥:
瓜蒂、
膽礬。
(20)攻毒殺蟲止癢藥:
土荊皮、
白礬、
大蒜。
(21)拔毒化腐生肌藥:
砒石、
鉛丹、
輕粉。
2013年考研中醫(yī)綜合大綱——考查內(nèi)容2013年考研中醫(yī)綜合大綱2013年醫(yī)學考研報名全流程
2013年醫(yī)學考研考試大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