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
《內經》曰∶百病皆生于氣也,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夫人身之正氣,與血為配,血行脈中,氣行脈外,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氣血并行,周流乎一身之中,灌溉乎百骸之內,循環(huán)無端,運氣不悖,而為生生不息之妙用也。經曰∶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xù)則穹壤判。若內無七情之所傷,外無六yin之所感,何氣病之有哉。其不善攝生者,五志之火無時不起,五味之偏無日不傷,是以釀成膠痰固積,留滯于六腑,郁火邪氣,充塞乎三焦,使氣血失其常候,腑臟不能傳導,是故外邪得以乘虛而湊襲矣。以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諸般氣痛,朝輟暮作,而為膠固之疾,非良工妙手莫易治焉。若夫為脅痛,為心腹痛,為周身刺痛,甚則為反胃,為膈噎等證,即此之由也。大抵男子屬陽,得氣易散,女人屬陰,遇氣多郁,是以男子之氣病者常少,女人之氣病者常多。故治法曰婦人宜調其血以耗其氣,男子宜調其氣以養(yǎng)其血,此之謂也。學人宜致思焉。
脈法
《脈經》曰∶脈滑者多血少氣,澀者少血多氣,大者血氣俱多。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小者血氣俱少。脈來細而微者血氣俱虛。代者氣衰。細者氣少。浮而絕者氣欲絕。弦大而滑中有短氣。尺脈澀而堅,為血實氣虛。尺脈細而微,血氣俱不足也。
劉立之曰∶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愈。其或沉滑,氣兼痰飲病也。
方法
丹溪曰∶周流乎一身以為生者,氣也。茍內無所傷,外無所感,何氣病之有。今冷氣、滯氣、逆氣、上氣,皆是肺受火邪,氣得炎上之化,有升無降,熏蒸清道,甚而轉成劇病。局方例用辛香燥熱之劑,以火濟火,咎將誰歸。又曰∶氣無補法,世俗之論也,以其為病痞滿壅塞,似難于補。不思正氣虛者,不能營運,邪滯著而不出,所以為病。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為病。茍或氣怯,不用補法,氣何由行。又曰∶冷生氣者,出于高陽生之謬言也。病患自覺冷氣從下而上者,非真冷也,蓋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自下而上,其熱為甚,火極似水,陽亢陰微。又曰∶凡氣有余便是火,是皆為治之正論也,可不究歟。
調氣用木香。然木香味辛,氣能上升,如氣郁而不達,固宜用之;若陰火沖上而用之,則反助火邪而病甚矣,故當用黃柏、知母,而少用木香佐之。
稟受素壯而氣刺痛,當用枳殼、烏藥。若因氣不舒而刺痛,當用木香調達之。
一zxtf.net.cn/zhicheng/方,解五臟結氣,益少陰經血,用梔子炒令將黑為末,以生姜汁入湯同煎飲之,其效甚捷。
□
(以上丹溪方法凡五條)
□
清膈丸 治因濕熱氣滯。
上為細末,新取紅熟栝蔞,去皮搗爛,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正氣天香湯(河間) 治婦人一切諸氣作痛,或上湊心胸,或攻筑脅肋,腹中結塊,發(fā)渴刺痛,月水因之而不調,或眩暈嘔吐,往來寒熱,無問胎前產后,一切氣候普皆治之。
烏藥(一錢五分) 香附(六錢) 陳皮 紫蘇 干姜(各六分半)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
木香檳榔丸(子和) 此藥流濕潤燥,推陳致新,滋陰抑陽,散郁破結,活血通經。治男子婦人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昏眩,并一切酒毒食積,及米谷不化,或下痢膿血,大便秘塞,風壅積熱,口苦煩渴,涕唾稠粘,膨脹氣滿等證。
木香 檳榔 青皮(去穣) 陳皮(去白) 黃柏 莪術(煨) 枳殼(麩炒) 黃連(去毛) 大黃(酒拌,濕紙包煨) 黑丑(取頭末) 香附(各一兩,童便浸) 當歸(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水下,以利為度。
蘇合香丸(局方) 大能順氣化痰,并治傳尸骨蒸勞瘵,卒暴心痛,小兒驚搐,大人中風卒死等證。
沉香 麝香(另研) 訶子(煨去核) 木香 丁香 蓽茇 安息香(另研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煮為膏) 白術 白檀香(各一兩) 薰陸香(另研) 蘇合油(加入安息膏內) 龍腦(另研,各一兩) 朱砂(另研飛,用為衣) 烏犀角屑(各五錢) 香附子(另末,一兩)
上為細末,研極勻,入安息膏及煉蜜和勻,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化下四丸,白湯亦可。
蘇子降氣湯(局方)zxtf.net.cn/huiyi/ 治氣不升降,痰涎壅塞,氣滿氣痛等證。
川歸(去頭,酒浸) 甘草(炙) 前胡(去蘆) 濃樸(姜制,各五分) 肉桂(去粗皮) 陳皮(去白,各七分半) 半夏(泡) 紫蘇子(另研,各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不拘時服。
異香散(局方) 治胃氣不和,飲食不化,腹脅膨脹,一切冷氣結聚作痛等證。(方見脅痛門。)
沉香降氣湯(局方) 治陰陽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悶,噫醋吞酸。
沉香(四錢) 砂仁(五錢) 甘草(炙,一兩二錢) 香附(童便浸一宿,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白湯調下。
復元通氣散(局方) 治跌撲損傷,或負重挫閃,致氣滯于血分作痛,并一切氣不宣通,瘀血凝滯,周身走痛等證。
舶上茴香(炒) 穿山甲( 火煨) 木香(各一兩半) 玄胡索(碎炒) 白丑(取頭末) 甘草(炙) 陳皮(去白各一兩) 當歸(一兩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不飲酒人白湯下,病在上食后,病在下食前服。
木香流氣飲 治諸氣痞塞不通,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口苦咽干,大小便不利。
藿香葉 木香(不見火) 濃樸(姜制) 青皮(去白) 香附(去毛,童便浸) 麥門冬(去心) 白芷(各七分半) 甘草(五分) 陳皮(去白,一錢) 大腹皮(酒洗凈) 干木瓜 人參(去蘆) 蓬莪術(煨) 丁香皮(不見火) 半夏(湯泡,各二分) 赤茯苓(去皮) 石菖蒲(各三分) 草果仁(五分) 紫蘇葉 檳榔 白術 肉桂 木通(各六分) 沉香(七分半)
上細切,分作二服,每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服。
□
(丹溪活套)云∶蒼天之氣貴乎清凈,若浩然充塞乎宇宙之間,以為生生不息之運用者,此一元之正氣也。彼為云、為霧、為風雹、為雷霆鼓舞于天地之間者,皆山澤濕熱郁蒸之氣也。在人者亦猶是焉,其清純之元氣,與血并行,循環(huán)無端,未嘗有盈虧也。彼沖出橫行于臟腑之間,而為痛、為痞滿、為積聚等證者,亦猶天地間云雷之鼓舞,因濕熱郁蒸而發(fā)者也。濕熱郁蒸之久在天地,則為霖雨雹雪等物;在人身者,為積聚、為 癖、為痰氣痞滿之類。治之之法,在胸臆之間而為痞滿刺痛伏梁等證者,二陳湯加枳實、黃連、桔梗、栝蔞仁、木香之類。在下焦而為奔豚七疝等證者,本方加桃仁、山楂、梔子、枳核、茴香、川楝、荔核之類。在兩脅攻筑作痛者,本方加青皮、柴胡、芍藥、草龍膽之類。在中焦而為痞滿脹急者,本方加木香、濃樸、檳榔、枳殼,或用平胃散以平其敦阜之氣。惟婦人胎前產后一切氣疾作楚者,俱用四物湯為主治,加疏通行氣之藥。此治氣之大法也,學人宜細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