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頑固腹痛溫肝治
    

鄒孟城三十年臨證經驗集:頑固腹痛溫肝治

某機關干部張某,于三十開外時,曾患輕度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985年起常有胸悶嘆息.腰酸腹脹。1986年3月間,上腹及左右少腹隱隱作痛,有明顯壓痛及輕度叩擊痛。初起時作時止,繼則持續(xù)不解,且痛勢遞增,并伴神疲乏力,腰酸肢軟,大便失序(或日行一、二次,或日行三、四…

某機關干部張某,于三十開外時,曾患輕度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985年起常有胸悶嘆息.腰酸腹脹。1986年3月間,上腹及左右少腹隱隱作痛,有明顯壓痛及輕度叩擊痛。初起時作時止,繼則持續(xù)不解,且痛勢遞增,并伴神疲乏力,腰酸肢軟,大便失序(或日行一、二次,或日行三、四次,無有規(guī)律。所下之糞或如蛋花,或如發(fā)酵之物,或如泡沫。)多方檢查,病源難明。中西醫(yī)藥日啜不離,其效沓然。不得已,四處求醫(yī)問藥。路邊草藥亦不惜高價購服,病終不減。漸見形消面黑,兩眶四周青黃不澤,呈現明顯慢性病容。

同年6月25日來診。余診其脈左弦細而勁,右弦大而軟,舌淡潤,苔薄膩,余證一如上述。據四診而論,此證乃zxtf.net.cn/sanji/肝腎精血虧損,肝木失其所養(yǎng),寒邪乘虛留滯于肝經,傷犯中州而發(fā)為本病。治法當益肝腎、散寒滯、兼扶脾土。為疏一方:

當歸9g 赤芍9g 肉桂3g (后下)  川楝子9g 延胡索9g 青皮6zxtf.net.cn/kuaiji/g 茴香3g 木香3g 菟絲子9g 補中益氣丸30g (包)  

服三帖后腹即不痛,惟短氣乏力依然,改以左、右歸丸調本扶元,諸證穩(wěn)定,半年后至12月間腹痛又作,而大便如常。診得左脈細而軟,右脈弦細帶澀,因思羅謙甫《衛(wèi)生寶鑒》之“治疝當歸四逆湯”方,恰與此證相當,遂以此方加菟絲子。

肉桂3g 淡附片3g 小茴香3g 柴胡4.5g 炒白芍9g 澤瀉9g 當歸9g 延胡索9g 川楝子9g 茯苓9g 菟絲子9g 

上方共服二十三帖,偶與補中益氣湯逍遙散(改湯)間服,竟得腹痛冰釋。至今十有余年,從未復發(fā)。

按:本案前后兩方辨證用藥一以貫之,第次方溫散止痛之力強于首方,故見效更佳。羅氏之:“治疝當歸四逆湯方”藥物組成為:肉桂、附子、茴香、柴胡、芍藥、元胡索、當歸、川楝子、茯苓、澤瀉。張氏之病以腹痛為主癥,腹痛部位在上腹及左右少腹。腹痛特點為綿綿隱痛,時作時止。根據中醫(yī)理論大腹屬脾,少腹屬肝,患者之病位當在肝脾兩經。據其疼痛特點,可判斷非氣虛即寒邪,而于患者實屬寒邪為多。病久正氣漸衰,從脈見弦細軟澀而不呈緊象,癥兼神疲腰酸,即可推斷。故于方中加當歸、菟絲子以扶肝腎,即為扶本計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