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廈門大學醫(yī)學院中醫(yī)系 何寬其
劉女士,59歲。
2007-1-16 反復
咳嗽8年,受熱受涼皆咳,背心有巴掌大一片感到寒涼,有動悸,有蟲行感,時常感到心煩,納呆,
嗜睡,
便秘,小便正常,肺部拍片無異常,心臟檢查有早搏、心動過緩,右脅肋硬滿,肝膽B(tài)超檢查有
脂肪肝,口唇紫,口干苦,咽干,目眩,疲乏無力,稍動則大汗出,四肢末端厥冷,舌紫++苔淡黃膩,脈弦緩。痰熱犯于少陽,
沖氣上逆,陽氣內郁,瘀血內阻。
柴胡10
黃芩12 法
半夏12 生曬參10
大棗12
桂枝12 生
大黃10
茯苓15 生
龍骨20 生
牡蠣20
丹參12 石
菖蒲15
郁金12
栝樓12
2007-1-28 咳嗽有所緩解,心煩緩解,便秘,右脅肋硬滿,舌紫紅苔黃厚膩,脈弦緩重按無力。柴胡10 黃芩12 法半夏12 生曬參10 大棗12 桂枝12
生大黃15 茯苓15 生龍骨20 生牡蠣20 丹參12
石菖蒲15 郁金12 生
白芍30
當歸30
2007-2-3 咳嗽有所緩解,無痰,便秘,右脅肋硬滿有所緩解,汗出,惡風,胃脘
嘈雜,舌紫++苔黃+厚++膩,脈弦緩重按無力。柴胡10 黃芩12 法半夏12 生曬參10 大棗12 桂枝12 生大黃15 茯苓15 生龍骨20 生牡蠣20 丹參12 石菖蒲15 郁金12 生白芍12 栝樓30 當歸30
2007-2-11 諸癥好轉。柴胡10 黃芩12 法半夏12 生曬參10 大棗12 桂枝12 生大黃15 茯苓15 生龍骨20 生牡蠣20 丹參12 石菖蒲15 郁金12 生白芍12 栝樓30 當歸30
2007-3-4 服上方后諸癥好轉,服上方后
痔瘡發(fā)作。柴胡10 黃芩12 法半夏12 生曬參10 大棗12 桂枝12 生大黃15 茯苓15 生龍骨20 生牡蠣20 丹參12 石菖蒲15 郁金12 生白芍12 栝樓30 當歸30
2007-3-11 已無咳嗽等癥,僅感小腹和腰部脹痛,口干欲飲,疲乏無力,舌紫+苔黃膩少津,脈沉弱。氣滯血瘀,痰熱內蘊,氣虛津少。
烏藥12
小茴香12
青皮10
大腹皮15
瓜蔞20
五靈脂15 生
蒲黃15
天花粉20
車前子15
澤瀉15 生
黃芪30
黨參30
體會:該案患者癥狀雖然很復雜,但辨證時抓住“口干苦,咽干,目眩,右脅肋硬滿”(柴胡證)“動悸,惡風,易汗出,四肢厥冷”(桂枝證)以及“背心有巴掌大一片感到寒涼,有動悸,有蟲行感,時常感到心煩,嗜睡”等神經官能癥狀,辨為“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不治肺而治肝,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使8年頑咳得以消除,這正如張景岳所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該案使我體會到了經方的魅力,體會到了中醫(yī)學的博大精深。
帖子來源:http://www。tongue。com。cn/bbs/dis ... 685&replyID=685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4/13 18:09 編輯 zxtf.net.cn/hushi/]
-----------藥癥不甚相對,難于理解。
-----------看著有點暈。
-----------《金匱》云:“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經方的魅力在此。
-----------很經典的經方運用示范,感謝。
-----------中醫(yī)博大精深,比西醫(yī)強多了.
-----------目眩,右脅肋硬滿 應該想到肝的問題,不過歸到柴胡癥是有些以外
-----------看到自己的文章在這里被轉載,我很欣慰。我這篇文章最先是在我個人博客和中醫(yī)舌診專業(yè)網站上發(fā)表(www。tongue。com。cn),并附有舌象
照片。這是一個真實的病例,經方之奇,中藥之效,令我很吃驚!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黃煌教授是我母校的一位很有才氣的教授,他的有關方證、藥證的理論對我影響很大。該病例我之所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分析如下:
小柴胡湯證----口干苦,咽干,目眩,右脅肋硬滿;
桂枝證———動悸,惡風,易汗出,四肢厥冷;(后期加白芍,取
桂枝湯意)
龍骨、牡蠣、茯苓——神經精神癥狀:有動悸,有蟲行感,時常感到心煩,嗜睡;
生曬參——疲乏無力,脈弦緩、重按無力;
生大黃——便秘,口干苦,苔淡黃膩;
丹參、郁金、當歸———唇紫,舌質紫;
瓜蔞、郁金——胸悶、脅肋硬滿。
綜合起來,我認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最為合適,因此辨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
也許我的分析不夠完美,也有的朋友認為藥癥不相符,但我用上方治療該患者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卻是一個事實。
“背心有巴掌大一片感到寒涼,” 我認為是痰熱導致的陽氣內郁所致,用桂枝意在宣通陽氣。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應該是《素問》里的原文,特此更正。
希望大家多交流,共同為祖國醫(yī)學的振興而努力!
-----------仲景曰:“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本剿幣c仲師之“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相合,故能取效也。
-----------此方說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是否有點牽強附會了點,只能算是小柴胡湯的主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