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半蔞貝蘞芨攻烏”,學中醫(yī)的,沒有不知道這句話的!
半夏反
烏頭,大家都知道,而且公認如此,很多實驗研究也證實如此!
附子為烏頭的側根,附子反半夏嗎?
臨床上經常見到附子和半夏同用,也有很多實驗研究證明,附子和半夏同用,不會增加附子的毒性,這也得到了臨床檢驗。
但最近同安徽藥商聊天時,讓我心存顧慮,以后還真不敢附子與半夏同用了。
藥商介紹,很多造假者,將大個的
川烏挑出來,混在附子中一同炮制,根本無法分辨。也就是說臨床運用附子時,其實很多含有川烏在里面。
看完這些,你還會堅信附子不反半夏嗎?
理論上也許是附子不反半夏,但那是純凈的附片,當你無法保證所用的附子不含大片的川烏時,最好好事別和半夏一起用!
理論和臨床還是很有差異的!
-----------
zhzish 發(fā)表于 2011/3/11 11:29
轉帖:“半蔞貝蘞芨攻烏”,學中醫(yī)的,沒有不知道這句話的!
半夏反烏頭,大家都知道,而且公認如此,很多 ...
藥批的一些黑幕,許多大夫根本不清處,藥師怎么調的大夫也不清楚,真夠冤枉的。
-----------“半夏反烏頭,大家都知道,而且公認如此,很多實驗研究也證實如此!”-----------這個有點。。。了,需要推敲下哈。
摘段:
“對此,我們先不妨看一下前人的論述。
處方中用反藥者,首推漢代醫(y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篇》之
甘遂半夏湯(甘遂、半夏、
芍藥、
甘草、蜜),甘遂和甘草同用;
同書腹?jié)M寒疝宿食病篇之赤丸(茯苓、細辛、烏頭、半夏),烏頭與半夏同用。 唐代有藥王之稱的孫思邈,在其兩部《千金方》中,用反藥的處方乃多達數(shù)十方,
如《千金要方》卷七之風緩湯,烏頭與半夏同用;大八風湯散,烏頭與
白蘞同用;卷十茯苓丸,
大戟與甘草同用;卷十八大五飲丸既有
人參、
苦參與
藜蘆同用;又有甘遂、大戟、
芫花與甘草同用,皆其例也。
宋代官方頒布推行的《局方》,其潤體丸、烏犀丸二方皆川烏與半夏同用。陳無擇《三因方》卷十四大豆湯,甘草與甘遂同用。
許叔微《本事方》星附散、趁痛丸二方皆半夏與川烏同用。”-----------【何紹奇:為“十八反”平反】
-----------
清涼世界 發(fā)表于 2011/3/14 00:57
“半夏反烏頭,大家都知道,而且公認如此,很多實驗研究也證實如此!”-----------這個有點。。。了,需要推 ...
法于陰陽合
于術數(shù)天下無反,不法陰陽不合術數(shù)諸藥皆反。
-----------臨床中用過一次。一老年患者72歲患嚴重肺心合并癥。喘不能臥,下肢浮腫,用六君湯加
丹參附子三劑而愈。
-----------李可有個三畏湯:紅參、
五靈脂、公丁噴香、
郁金、
肉桂、
赤石脂。請教一下怎么解釋
-----------十八反十九畏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怕后學者不明其理、亂用致禍而設的口訣,但對于明理者則此禁忌自可靈活動用。中藥畏反不止這些,有些配在一起會增加毒性,有些削減功效,有些爭持
積聚增加服者痛苦,有些本來無毒配在一起變成了毒。。。多種多樣化,能不能用,何時當用,在于應用者能準確熟悉各種藥性和配伍,否則東施效顰必然致禍。中醫(yī)的特點在于醫(yī)師高水平的辨證用藥,用之有效則不拘泥在畏反中;假若教條式
盲目用藥,只見證不知因必然容易出事故。
-----------是病用是藥,不要太過忌十八反十九畏,關鍵是辯證正確。
-----------該為十八反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