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方便好用的艾灸器 熹艾灸,最新發(fā)明專利
一、李可老中醫(yī)曾與在下有一面之緣.先生曾經一句話改變了我從醫(yī)的觀點。
我問:“李老,您從醫(yī)多年,陽虛與陰虛之證各占多少?”
李可:“我從未見過一個真正的陰虛患者!
從此,我開始應用
附子,從此,我的療效大副地提高。感謝李老,所謂一句話,而誨人一輩子,非常地感激。
李老的醫(yī)案,我是認真地鉆研的。不是學習,是刻苦地研究。李老往往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靈活掌握后,就可以觸類旁通而可能救人性命。
“從李可身上能見到真正的中醫(yī)的脊梁!编囪F濤語。
此語不假
二、大家對于用附子見仁見智.其實本質在于陰和陽。 這已經入了仲景的門徑。
可喜。
對于是否該有附子,我想是有嚴格的指征的。畢竟這是毒藥,用的不好,6克也可中毒。用的對證,80克生附子可以治愈大病。我正在用這個方法治療
腦干腦炎,效果奇佳。而且,我也實在不清楚,如果沒有附子,還有什么藥可以讓四肢萎縮的肌肉恢復過來。
因此,說句實話,用附子,是因為它有適應證。并非為了逞強作勢。該用而不用,還算是蒼生的醫(yī)生嗎?
三、余喜歡用附子治病,療效非常神奇。
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數克范圍內。后來讀了《思考中醫(yī)》,我細細地思量劉博士的觀點,覺得陽氣非常重要。當今醫(yī)生多喜歡用滋陰藥,效果不明顯,且傷陽。且更有西醫(yī),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創(chuàng)傷人體陽氣。觀察病人,每多見臉色灰暗不華,眼周灰暗之征,且脈多見沉細。此皆是陽虛也。
治療雜證,包括痛證,痹癥、內科怪病等,臨床我喜歡應用
四逆湯以及
當歸四逆湯。且制附片一般從25克開始應用,多者至125克(回陽),或至90克,少者也經常在45克,35克范圍。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這樣的醫(yī)案好多,有時間我慢慢地發(fā)在網上,請大家鑒賞。
月前經病友介紹來我門診一病患,女,60歲余,右腿膝關節(jié)以下至腳趾皆紅腫熱痛,摸上去
發(fā)熱,病人自述熱痛不止,已經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西醫(yī)診為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其脈沉細,右尺尤甚。舌淡。觀其面色,環(huán)唇一周皆蒼白,與其面色不相配。余即診為
腎陽虛。以四逆湯合
當歸四逆湯原方。其中附片25克,干
姜35克,炙
甘草45克,當歸30克,
桂枝30克,
白芍30克,
大棗12克,
細辛15克,
通草15克。一劑后即癥狀大減,紅腫熱痛均減。三劑后,紅腫處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且從腳趾向上皮膚紅腫開始上退至踝關節(jié)處。
止方再服數劑后,癥狀未見明顯改善。觀察小腿處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膚觸覺非常硬。脈仍沉細。環(huán)唇蒼白色不褪。知陽虛未改。當繼續(xù)補陽。上方加制附片為35克,
干姜45克,灸甘草55克,繼服。癥狀繼減,再加為制附片45克,干姜55克,
炙甘草60克。服數劑,皮膚紅腫繼褪。服數劑后,病人即自述腿特別輕松,走路飛快,女兒幾乎跟不上,且上下樓梯輕松異常。
注:制附片先煎30分鐘,再合諸藥再煎90分鐘。我用附子皆同此。
此癥我先是思考了前醫(yī)的處方。首診病人沒有帶來他醫(yī)的處方,但根據病狀,病人一年治療沒有效果,我猜想到,他醫(yī)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熱解毒之劑。因為病人表現為明顯的紅腫熱痛。時醫(yī)多從熱毒考慮。此為一。其二,病人脈沉細,右尺特別沉。典型的陽虛之脈。且環(huán)唇區(qū)乃腎區(qū),其色蒼白,腎陽虛可知。其三,服補陽藥有效后,再服癥狀不減。此時,我曾細細思考,是否補陽已足。但觀其脈,其環(huán)唇色澤,知病情仍為陽虛,于是加足四逆湯用量,以恢復病人的真陽。至今,病人病情穩(wěn)定,逐漸好轉。目前病人尚在治療中。
請大家討論。
關于用附子的指征,我總結了一些,不一定完整。下次發(fā)上來。
感謝各位的支持. 最近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剛回來.關于用附子補陽的問題,我想還是要再補充一點東西。也算是個人的觀點,請大家臨床謹慎,慢慢地自己體會。千萬不可莽撞圖快,以免傷人。
1、當前之病證,以陽虛者為多見。原因有多個方面,其中濫用抗生素,激素,過于興奮運動社會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飲等,均傷真陽。而且,表現多為陽虛之證。脈有力無力是陽虛與否的關鍵。有力,多不是陽虛,無力多為氣,陽之虛,臨證可以細辨。臨床上,我用附子配
人參,
黃芪,
黨參是非常多見的。
2、用附子之類藥是要有適應證的。不可見病就用。需要認真辨證。陽虛的指征很多。上面我提到一些。另外,我有個法門,對于是不是陽虛的患者,如果不明確,可以先試用他法,如果有效,就不必補陽。如果無效,甚至加重,往往是真陽不足。這時,可以試用一下補陽之品。且劑量宜小,宜輕,宜久煎。一般我的用法是,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如
磁石,生
龍骨、生
牡蠣、生海
蛤殼等半個小時,然后,加其他藥再煎一個半小時。
3、生附子盡量不用。我用生附子最大量是70克,治療一例腦干腦炎引起的全身肌肉萎縮,效果明顯,且也進愈。但那是劇毒之物,萬萬不可輕易嘗試。以后,我把這個病例前前后后完整地發(fā)上來,請大家欣賞。
4、細辛有沒有毒。我覺得可以這樣來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為度。不可過量。細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會有什么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劑。聽聞劉力紅博士的觀點:細辛根本沒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嘗嘗如何。
5、一般補陽藥一服,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如果重用了補陽藥而且沒有效果;蚴橇坎粔蛑,這就需要經驗了,再就是服錯了藥。這也需要詳細地審證。千萬不可輕易停藥,或者換藥。一般有時真的需要重用補陽之品。一直到300克制附子,都有可能的。
6、補陽藥的口味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我曾經治過一例下肢關節(jié)炎的女性患者。就是四逆湯加當歸四逆湯加減。初服藥時,她效果非常明顯。腿痛消失,而且,以前初診時沒有說的癥狀,如經常掉頭發(fā),臉色不紅潤等,都大大地改觀了。而且,突然有一天,她來跟我說,大夫,今天開始,怎么同樣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根本咽不下。我笑著說,行了,病已經好了。停藥就是了。以后,她帶來好多病人,她自己已經不用再服藥了?创蠹胰绾卫斫膺@個問題。
7、我曾經在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讀書,聽一位老中醫(yī)講過關于如何補陰和補陽的問題。他說,如果不輕易決定是陽虛或者陰虛時,千萬不可貿然補陽,恐傷真陰而后果加重?上仍囉米剃幹,徐徐觀察。那時我奉之為經旨,時時遵行。久則發(fā)現,不全如此。江南溫病派往往視附子為劇毒,其觀點有偏,誤人不少。我的觀點是,基本上可以先試試補陽藥。當然少量,只開一天,或者兩天的量?纯葱Ч,再決定;蛘,把補陽藥中加
生地,
熟地之屬,也屬權宜之計。當然,這只限于辨證不清的情況。
8、勸君多讀
傷寒書。少看或者不看溫病學派的任何觀點。因為這會極大地影響你臨床用藥的效果。我的觀點,溫病學派關于滋陰一說,基本上成了現在人們保健的安慰劑。其實,效果如何,大家也知道的。但關于用大量
石膏的觀點,還有急下存陰的觀點,則非常之高明。特別是急下存陰,對于治療中風急性期,非常之有效。往往用一次,第二天舌苔就能恢復不少。這里不作討論。
9、關于常服補陽藥作為保健品的問題。我認為基本上可以接受。對于素體陽氣不足,或者,因病陽虛,或者,久耗真陽之體,均可以小劑量四逆湯常服。即可保健,又可治療,還可長壽。量以小為好。而且,要注意很多日常生活禁忌。下次,專文上傳。請大家稍等。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至于臨床要不要用附子,我覺得,大家有勇氣的話,先自己買來半斤制附片,自己的嘗嘗鮮的為好。這樣臨床最有說服力。要是口麻,舌麻,上肢麻,全身麻的話,輕則服一兩勺
蜂蜜即可。重則速速求治為好。
四、樓上扶搖子的這段話非常精彩:
腎中為龍雷之火,火壯則不易起而易息,所以吃上火的東西也不上火。觀世人聽患者說吃點上火的東西,就長口瘡,便斷為火熱,不知多有陽虛之人。
這也正是我治療口腔、咽喉、頭面炎癥常發(fā)不止的觀點。而且,就用四逆湯加味,效果非常神奇。
這次在奧地利見過一位病人,13歲,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兒。她經常有口腔內腮腺的炎癥,苦惱不已。聽西醫(yī)的話,就切除了腮腺。兩周后即出現
耳鳴,腰膝痛。至今已經大半年。
西醫(yī)之切除器官之笨法,害人不少。這樣的事情,相信在國內也多見。而早服補陽藥也不至于誤事至此。
五、醫(yī)者fo,你好,看了你的論證很感動!我患者性別:男,28
●詳細病情及咨詢目的:
臉色黃白,站立時間長會腰疼。冬天手腳冰涼.雙膝怕冷,感覺有冷從雙膝蓋進入,很快小肚疼,多要拉。税Y狀在早上表現尤其明顯。下肢就是熱天也不敢怎么對著風扇吹.舌面黃白,有
過敏性鼻炎,
腳氣,夜尿多,脈沉細,血壓低壓偏低(只有76mm),經常感覺乏困,不時有四肢局部發(fā)酸發(fā)困,偶爾手心發(fā)熱.時常覺得眼睛看東西不舒服,好像眼上蒙有一層灰土;后腦勺也時常覺得像缺氧一樣,此時深呼吸才好受或睡覺休息一會。
以前(半年前)有時手yin,現在停了,但有時夢遺,好象射精也來的快.前有陣子服用六味
地黃丸,但查資料覺得自己像腎陽虛,所以不敢繼續(xù)吃.
●國慶前去看中醫(yī)開了
杞菊地黃丸和
八寶瑞生丸兩味中成藥。杞菊地黃丸的說明書注意事項里說:脾胃虛寒,大便稀溏者慎用。但我還是吃了十天,沒感覺好些,反而早上又拉稀了,F在又讓我吃杞菊地黃丸和金匱地黃丸。
● 請問:我這是腎陽虛,還是陰陽兩同時虛?我該怎么用藥?你說的附子對我有用沒?對校醫(yī)我不放心。
醫(yī)者fo答:你這是典型的腎陽虛證?梢杂酶阶又悺
我可以處個方子給你。但一定要久煮,必有效果。
制附片30克,先煎半小時,干姜40克,炙甘草50克,
麻黃15克,桂枝30克,當歸30克,細辛25克,
白術60克,
砂仁30克,打碎。上方附子先煎后,加余藥,再煎一個半小時。早晚各服一碗,飯后服。如覺舌麻,就加一小勺蜂蜜;蛘,加蜂蜜同煮亦可。此方入口以舒服為度,如太苦而難以下咽,可不服。
這個方子吃三天,把癥狀變化回復在這兒,我可再幫你調方。
六、細辛通陽之能,可以徹表入里,上下通行,非附子可比.也非
肉桂之類補陽藥可比.
李可曾幫我的朋友開過一付藥,細辛用量是35克.而且,他說,少了無效.
世間有醫(yī),唯恐病人中毒,故用藥絕對求穩(wěn)求平。不知病之為病,皆陰陽五行之理。觀仲景用藥,動則生附子兩枚,可知治病用藥,關鍵在于證。
用是藥,是因為有是證。有是證而不敢用是藥,不是愚醫(yī)也是庸醫(yī)。
七、我用附子是有嚴格的指征的,這里可以簡單地說一下。
脈微細,但欲寐。這是典型的少陰證的表現。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而且,可能要重用。不重用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后,根據病人的反應逐漸加大用量。一般對于重癥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病人越服越精神。
另外,還有四肢發(fā)涼,或冰冷,或大汗出,動則汗出;蚍α;蚓癫徽。或畏寒畏風。或面色蒼白,或環(huán)口唇蒼白,或下焦包括下肢無力,發(fā)冷,或頭頂畏風明顯,寒痹等等。皆是附子的適應證,且可重用。
我這兒還有一些典型的病例,找個機會,發(fā)上來請大家提意見。
臨床上,我用附子近乎100%,也就是說,大多數病人我都用上了附子。且效果明顯。大概陽虛是當前亞健康狀態(tài)的主證吧。
八、我自己就嘗試過吃熟附子,用量從10克逐漸增加到100克。在45克以下,吃完會覺得全身發(fā)熱,此乃小劑量附子溫陽,但尚不能固陽之故。至45克以上,則反而不覺熱了。到目前我每天用熟附子90克,已連服20余劑,以前的
頸椎病,腰腿痛,
慢性胃炎等癥狀明顯好轉,精神爽利。甚至吃熱氣的食物都不上火了。此乃切身體會,決無虛言。
九、大家風范不敢當,不是客氣,是心中知道自己的不足還很多。而且,我也正在努力。是天天讀書不倦。不敢稍怠。
我在南寧工作。
對于陰虛之用附子,我的經驗,一定要配合熟地,30克就可以了。這樣有兩大好處。一則助陽不傷陰,二則以附子之陽,氣化熟地之陰,使陰為機體所用。從而真正實現補陰的目的。
其他配合,如配
麥冬,配生地、配白芍等,都可以隨證而為。但要以補陽藥為主,滋陰藥為輔。具體比例如何?梢愿鶕∏閬矶。如果沒有特別的證候可以判斷,我個人認為,陽藥六分,陰藥四分,是滋陰最佳配伍。陽藥稍重,既可氣化陰精,又可運轉陰液循行經絡臟腑。
十、請問醫(yī)者fo,我用四逆湯合姜桂湯治過敏性鼻炎的劑量該用多少,四逆湯有干姜還要
生姜嗎?
呵呵。這樣的問題,就問法而言,就沒有辦法辨證。
生姜以溫中,散表,止嘔,化濕為主。而干姜則以溫中祛寒為主。具體應當根據病情定藥。
至于劑量,雖然古人有治上焦如羽的觀點。但這是溫病家的學說。其中還有一個辨證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鼻炎為非常典型的上焦陽虛證,用藥就不必如羽了。當重就重。
具體的劑量。至少,姜桂可以30克/味吧,可以參考仲景的真實用量,這一點李可曾經有過詳細的經驗,可以找來學習一下。
四逆則有變化,按照劉力紅的觀點,當重用甘草。他主張以土制火,頗合于臨床。這一點我也經常用。按這個觀點,我一般起手用附子30克,甘草30克,以后,隨證增加。(大部分時候二診三診后,都要增加附子量,我認為我的起手用量是很低的。僅僅是探測一下病情以及病人的反應,也便于病人如果不再回診,給病人一個安全量。呵呵。這個量是不是有人認為太大了。)
另外,看看云南吳佩衡的醫(yī)案。他的觀點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僅十數克或者更少。我認為這是一個對附子的認識觀點的問題。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陽,重用回陽。少用時,配甘草有意義,多用,重用時,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潤之,兼顧中焦的作用。
再者,仲景也并不是用附子時重用甘草。試看真武湯。甚至沒有甘草!臨床上我治療
水腫之類的陽不氣化證,多起手用附子60-90克,當然根據舌脈變化而選擇用量,但不管如何,我的用量很大。效果是病人的水腫減輕很快。方中還有
一味藥非常關鍵,就是生姜。這味藥一定要重用。多少克合適?至少30克,或者60至90克,三片生姜在這個方子里是騙人的東西。不用到這個量,就沒有好的效果。雖然你重用了附子,也必要要把生姜的量保證了。
附子的用量,很有學問。我還沒有完全參透這個量,也在努力中。
少時我用過12克附子,多時,目前我在用生附子120克,制附子我也用到了300克。效果如何呢?神奇!!但把握這個量是不容易的,一定要從你認為的安全量開始。不要過分追求效果而呈能。!為醫(yī)者,可不慎之。。。。。
十一、問:是不是每個病人都有使用附子的適用征?請問李可見過多少病人?你見過多少病人?天下的病人都可以用附子?
我的臨床很少,但尚不至于如此偏頗!
答:天下的病人很多,如何治療是各有各的方法,也都能取效。
試問,你非常了解附子的用法,你也有用附子的經驗,而且,你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然后聽別人講,附子大毒,會致溫燥。故而另學新法,算不算邯鄲學步?
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學術思想,為什么?是不是一定只有一個是對的,其余的全錯?。!
我想,對于中醫(yī),稍有頭腦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多是從自己的病人治療實踐中獲得的。你看的病人與別人看的病人不同,大家都在思考,得出的經驗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這就是對中醫(yī)的發(fā)展。難道一定要大家都是百病皆治的,技術萬能的,百分之百不失偏頗的中醫(yī)嗎?
中醫(yī)很有意思,為什么?我想就是因為它的理論與實踐的不相同性。因此而導致了歷史上中醫(yī)的百花齊放的局面。
再說,用附子是不是一定不用滋陰。我想大多數中醫(yī)師不致于這么膠柱吧。該用附子,就用。偏有陰虛了,當用滋陰中藥,為什么不用上?
病有六經,附子偏于三陰。誰天天只看三陰。客飧酗L熱,難道也一定要用上附子來逞能嗎?我想沒有人這么無知。
十二、當世用附子的少了,但網上用附子的多了,這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理由有四:
1、受近兩三百年溫病學的影響,大家治病都在滋陰上作文章,
六味地黃湯成了萬能的安慰劑,誤人太多,不可不知。溫病學的東西,最不能治大病。大家看看,為什么溫病家的醫(yī)案里有那么多的曲折,看上去驚心動魄,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這樣?我認為,那是誤人的治法。當然,我也承認溫病學的兩大貢獻:急下存陰和重用古膏。有這樣的膽識的中醫(yī)在溫病家里頭少之又少,多是些只顧滋陰,不問辨證,治不死也治不好病的角色。
2、世上的醫(yī)生都想治好病人的病,但就是因為附子有毒,明知可用而不敢用。這是什么醫(yī)生?要這樣的醫(yī)生何用?仲景可以用生附子兩枚,是多少克?70多克吧。我現在用到了生附子110克。為什么?病人需要,效果明顯呀。
3、為什么我倡導用附子,因為有這樣的證。什么證?陽虛。看看周圍的人,哪個不是陽的功能釋放過度。我認為人是體陰用陽的,陽用太過,則會出現一些癥狀。什么癥狀呢?就是亞健康狀態(tài)的大部分癥狀。另外,抗菌素的濫用也導致陽用太過,還有激素的大量使用,也耗傷了不少真陽。也許你說,我不吃激素,我不用抗生素。好,你吃雞,吃
牛肉吧。多數是工廠生產出來的,這些肉是用什么長大的?激素、抗生素!。
4、我治過一些病,以前不會用附子,效果在五成,不算滿意。后來,思考了陽的功用:“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障!泵靼琢岁枤獠攀俏覀兩嬖诘奈ㄒ辉瓌恿。沒有太陽,地球上的生命也就結束了。沒有了真陽,我們人也一樣不能生存。因此,選擇了附子。臨床用久了,發(fā)現效果上來了,特別是治療一些頑固性疾病,效果非常地明顯。你讓我放棄附子,那,我實在不知道我再如何把效果提上去。
還有一條,也算是理由吧。
當世的附子,是家種的,不是野生的。其功效要小于仲景時代的附子。另外,附子的泡制過程,又煮又蒸,隨著毒性的減少,功效也肯定丟掉了不少,這樣的附子,為什么不敢用?怕什么?
因此,一句話,附子是好藥,知而不用,就是庸醫(yī)。!
從來沒有用過附子的人,最好不要在這里說什么。先回家試試給自己服上30克看看。
前面我貼了用附子的適應證,感覺不全面,下次我細細地整理好,請大家參考。
呵呵。一句話,引來大家如此關注。
其實,我的本意是想引導改變一下中醫(yī)的主流。這種主流目前看來影響了中醫(yī)的前途。
就是溫病學近兩百多年的泛濫,大大地影響了中醫(yī)的發(fā)展。什么病都要滋陰,什么病都用六味地黃加減,溫陽藥絕對不敢用。。。。。。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中醫(yī)。中醫(yī)走了偏路了。
如果您認為我這樣做是不是有溫燥之弊端。我認為也不見得。
理由如下:
1。附子溫,并不燥,不傷陰。且附子可溫陽,陽能化氣,氣化則水濕自能通行全身。陰虛之證,附子可化水而潤之。
2。目前不少病癥,確是多為陽虛。抗菌素影響了臟腑功能,激素過分開發(fā)了真陽,表現上,或者說短時間內是治了病,但持久來說,耗傷陽氣是本。
3。臨床說明問題。我可以舉出一大堆的病例來,從
脊髓炎,腦干腦炎到各種關節(jié)炎、到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到脫發(fā),到腎炎,再到小兒腦癱,到亞健康等,多是陽虛。重用補陽之附子的確解決了病人的痛苦。醫(yī)生不就是幫助病人治病嗎?
有機會,我發(fā)個我臨床用附子的典型病例(容易誤診為陽盛)上來。
無謂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但道理要說明白。
1。陰虛之人,用附子,千萬不可忘記用滋陰藥。
還是上面那個道理。附子是溫陽化氣的,氣化則水濕乃可行。但你必需給附子水濕。滋陰藥當的這上這個角色。附子有濕可化,則濕邪自運而陰虛可復。如果沒有滋陰藥,附子溫陽氣化功能增加,只能耗傷真陰。那是真的傷了陰了。這點不可不知。
配什么?象熟地,生地,白芍,麥冬等都是。
2。另外,磁石等雖然不是滋陰的,但可以潛陽入陰。這可以制約浮陽。這個道理也要是要知道的。其實就是防止附子產生了過多的上升的陽氣。陽升易擾心神,致
失眠,煩躁,神志異常。一定要預防。
從這個道理上講,就象是針灸百會穴。我在臨床上一定要配合足三里,或者
昆侖。為什么?就是引亢陽下降入陰,這樣可以讓陰和陽在上與下的層面上形成平衡狀態(tài)。
我想這樣講,是不是對于用附子滋陰更清楚了一些。是不是可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爭論。但如果是學術上有問題,我倒是希望一定要爭論一下。
爭論讓我們提高。感謝執(zhí)不同觀點的各位。
-----------最方便、最好用的艾灸器
24498293
-----------李可:“我從未見過一個真正的陰虛患者!------太絕對了吧?!那還要辨證施治嗎,這與臨床所見明顯不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