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條件(溫度、壓力)下,一定量的溶劑溶解溶質(zhì)達飽和時,所含溶質(zhì)的量稱為溶解度。任何一種表示濃度的單位都可用來作為溶解度的單位。因此,根據(jù)工作需要,溶解度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表示法,通常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形成飽和溶液時所溶解溶質(zhì)的質(zhì)量(單位為克)表示。
物質(zhì)溶解度的大小與很多因素有關(guān),主要決定于溶質(zhì)和溶劑的本性以及外界的溫度和壓力。
溫度對固體物質(zhì)溶解度的影響,可以通過實驗繪成的溶解度曲線來表示。圖1-1是幾種固體鹽類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
圖1-1 溶解度曲線
從圖1-1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個別物質(zhì)如醋酸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反而減小。還可看到硫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在32.4℃時出現(xiàn)了一個轉(zhuǎn)折點。這是因為32.4℃左右時,硫酸鈉的存在形式不同。在32.4℃以下,與飽和溶液呈平衡的固體是含結(jié)晶水的硫酸鈉Na2SO4·10H2O,隨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在32.4℃以上,與飽和溶液呈平衡的固體是無水硫酸鈉Na2SO4,隨溫度上升而溶解度減小。
利用在不同溫度下物質(zhì)的溶解度不同這一性質(zhì),可以進行物質(zhì)的提純以除去其中雜質(zhì)。在實際工作中,常將要是純的物質(zhì)先加熱溶解于適當(dāng)?shù)娜軇┲,使其成為飽和或接近飽和溶液,趁熱濾去不溶性雜質(zhì),然后將溶液冷卻,這時因物質(zhì)的溶解度減小,勢必從溶液中析出結(jié)晶,而可溶性雜質(zhì)由于含量少,遠未達到飽和而留在母液中。最后過濾,使析出的結(jié)晶與母液分離而得到較純物質(zhì)。這種操作稱為重結(jié)晶。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物質(zhì)在溫度降低時,溶液中所含溶質(zhì)的量雖超過了該溫度下飽和溶液所含溶質(zhì)的量,溶質(zhì)也不析出,這種溶液稱為過飽和溶液。過飽和溶液是不穩(wěn)定的體系,稍一振蕩或投入一小顆粒結(jié)晶,多余的溶質(zhì)立即從溶液中析出而成為飽和溶液。
氣體的溶解平衡是指在密閉容器中,溶解在液體中的氣體分子與液體上面的氣體分子保持平衡。溶解達平衡時,氣體在液體中的濃度就是氣體的溶解度。通常用1體積液體中所能溶解氣體的體積表示。表1-1是一些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
表1-1 一些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
溫度/℃ | O2 | H2 | N2 | CO2 | HCL | NH3 |
0 | 0.0489 | 0.021zxtf.net.cn5 | 0.0235 | 1.713 | 507 | 1176 |
20 | 0.0310 | 0.0182 | 0.0155 | 0.878 | 442 | 702 |
30 | 0.0261 | 0.0170 | 0.0134 | 0.665 | 413 | 586(28℃) |
35 | 0.0244 | 0.0167 | 0.0126 | 0.592 | —— | —— |
從表1-1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減小。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這與氣體及溶劑的本性有關(guān)。H2,O2,N2等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因為這些氣體在溶解過程中不與水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稱為物理溶解。而CO2,HCL,NH3等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大,因為這些氣體在溶解過程中與水發(fā)生了化學(xué)反應(yīng),稱為化學(xué)溶解。
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除與氣體的本性、溫度有關(guān)外,壓力對氣體的溶解度的影響也比較大。壓力和分壓的單位是帕(或帕斯卡,符號Pa),通常用千帕(符號kPa)表示。101.325kPa(或101325Pa)相當(dāng)于過去1atm(1大氣壓),133.32Pa相當(dāng)于1mmHg,作為非國際單位制的atm和mmHg本書不再使用。
(一)分壓定律
混合氣體的總壓力等于各組分氣體分壓力之和。這一定律稱為分壓定律。這種關(guān)系可用數(shù)學(xué)式表示。
p=p1+p2+p3+…
式中,p是混合氣體的總壓力,p1,p2,p3等是各組分氣體的分壓力。
混合氣體中每一種氣體的分壓力,可由總壓力和該氣體在混合氣體中所占的體積百分數(shù)或摩爾分數(shù)的乘積來計算:
p1=p×(%V1)
或 p1=p×x1
式中,p為氣體總壓力,%V1為氣體1的體積百分數(shù),x1為氣體1的摩爾分數(shù)。
例1 人的肺泡氣總壓力為101.325kPa,37℃時,它的組成用體積百分數(shù)表示分別為:O2為13.4%,CO2為5.3%,N2為75%,H2O(蒸汽)為6.3%,試求各氣體在肺泡中的分壓。
解:po2=101.325kPa×13.4%=13.6kPa
pCO2=101.325kPa×5.3%=5.4kPa
pN2=101.325kPa×75%=76.0kPa
pH2O=101.325kPa×6.3%=6.4kPa
(二)亨利定律
1803年亨利(Henry)從實驗中總結(jié)出一條規(guī)律,其內(nèi)容是:“在一定溫度下,氣體溶解達到平衡時,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和氣相中該氣體的分壓成正比!边@一規(guī)律稱為亨利定律。可用數(shù)學(xué)式表示:
c=Kp (1-1)
式中,c為氣體在液體中溶解度,一般是指1kg水中溶解氣體的質(zhì)量(克);p為液面上氣體的平衡分壓;K為常數(shù),是該氣-液體系的特征常數(shù)。
必須注意,亨利定律只適用于壓力不大(一般為202.3~303.9kPa)和溶解度很小的氣體。溫度越高或壓力越低,在稀溶液中應(yīng)用亨利定律能得到較準(zhǔn)確的結(jié)果。另外,亨利定律只適用于不與溶劑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的氣體,即溶質(zhì)在氣相和液相中的分子狀態(tài)必須是相同的。
例2 在0℃,平衡壓力為303.9kPa。氧氣的溶解度為0.2085g/1000g水。求在同溫度、平衡壓力為202.6kPa下氧氣的溶解度。
解:由式(1-1)先求K值:
K=c/p=0.2085/303.9=0.000686(g/1000g水•kPa)
對于一定氣體和溶劑,在一定溫度下,K是一個常數(shù),與氣體的壓力無關(guān).在平衡壓力為202.6kPa時,將K值代入式(1-1),則得在水中溶解度為:
c=Kp=0.000686×202.6=0.139(g/1000g水)
亨利定律在醫(yī)學(xué)上有許多應(yīng)用實例。例如,使用麻醉氣體時,氣體的分壓越大,則它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就越大。高壓氧氣艙的壓力為202.6-253.25kPa,比常壓為大,因此溶于病人血液的氧氣就越多.利用亨利定律還可以解釋人在呼吸過程中O2和CO2的交換等。
(三)氣體吸收系數(shù)
由于氣體的體積比質(zhì)量容易測定,所以氣體的溶解度以溶解氣體的體積表示比較方便。為了表示各種氣體在不同溫度和分壓下的溶解度,規(guī)定將不同狀態(tài)下所溶解氣體的體積,均換算成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數(shù)。
氣體吸收系數(shù)(a)是指在一定溫度下,1體積的液體在該氣體分壓為101.3kPa下,所能溶解氣體的體積.氣體體積如果不是標(biāo)準(zhǔn)狀況(0℃,101.3kPa),一般要換算為標(biāo)準(zhǔn)狀況.如在20℃和氫氣分壓為101.3kPa下,1L水能溶解氫氣0.0195L.根據(jù)查理(Charles J.A.C.)定律可將其換算為標(biāo)準(zhǔn)狀況下的體積:
0.0195L×273K/(273+20)K=0.0182(L)
0.0182即是在20℃時,101.3kPa下,氫氣在水中的吸收系數(shù)。
與醫(yī)學(xué)有關(guān)的氣體在水和血漿中的吸收系數(shù)列于表1-2。
表1-2 37℃時氣體在水和血漿中的吸收系數(shù)
氣體 | 在水中的吸收系數(shù) | 在血漿中的吸收系數(shù) |
O2 | 0.0239 | 0.0214 |
CO2 | 0.567 | 0.515 |
N2 | 0.0123 | 0.0118 |
從表1-2可以看出,當(dāng)水中含有其他雜質(zhì)時,氣體的溶解度減少,尤其是有鹽類存在時.由于鹽類離子與水分子形成水合離子,這時影響則更大.血漿中含有鹽類和蛋白質(zhì)等,故氣體在血漿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要小.
利用表1-2的吸收系數(shù),根據(jù)肺泡中O2,CO2,N2的分壓,就能算出它們?nèi)芙庠谘獫{中的體積百分數(shù).
已知肺泡氣體中Po2=13.6kPa,Pco2=5.3kPa.PN2=76.0kPa.因此,100mL血漿中所溶解的三種氣體的體積百分數(shù)為:
O2%=0.0214×13.6/101.3×100=0.287(mL/100mL血漿)
CO2%=0.515×5.3/101.3×100=2.69(mL/100mL血漿)
N2%=0.0118×76/101.3×100=0.885(mL/100mL血漿)
一種液體在另一種液體中的溶解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兩種液體完全互溶,如乙醇與水、甘油與水等。第二種是兩種液體部分互溶,如乙醚與水等。第三種是兩種液體完全不溶,如苯與水、四氯化碳與水zxtf.net.cn/shouyi/等。
將兩種互不混溶的液體放在同一容器中,就會分成兩相,密度大的一相的在下層,密度小的一相在上層。在一定溫度下,一種溶質(zhì)在相互接觸的兩種互不混溶的溶劑中,溶解達平衡時,溶質(zhì)在兩相中的濃度比是一個常數(shù),這一定律稱為分配定律?杀硎救缦率剑
CA/CB=K (1-2)
式中CA、CB分別表示溶質(zhì)在溶劑A、B中的濃度;常數(shù)K稱為分配系數(shù),它與溶質(zhì)和溶劑的本性、溫度及壓力有關(guān)。
例如,將水和四氯化碳放在一起,加入少量碘,碘微溶于水、溶于四氯化碳。
在這兩種液體中的溶解度差別很大。當(dāng)溫度一定時,水中碘的濃度與四氯化碳中碘的濃度比是一個常數(shù)。表1-3是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分配情況。
CB(I2在CCl4中)/mol.L-1 | CA(I2在H2O中)/mol.L-1 | CA/CB=K |
0.02 | 0.00023 | 0.0115 |
0.04 | 0.00046 | 0.0115 |
0.06 | 0.000702 | 0.0117 |
0.08 | 0.000928 | 0.0116 |
根據(jù)分配定律的原理,利用同一溶質(zhì)在互不混溶的兩種溶劑中溶解度的差別,可以選取適當(dāng)溶劑,從另一溶液中將溶質(zhì)提取出來。這個過程稱為萃取。
萃取是一種有效的提純、分離技術(shù)。為了充分使用一定量的萃取劑以提高萃取效率,采取每次少量,多次萃取的方法,要比一次用完萃取的效果好得多。反復(fù)多次萃取,萃取就可接近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