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曰∶荷蒂去惡血,萱根下水解毒,利胞zxtf.net.cn/Article/膈,柞木有芒刺,能驅逐邪氣,地榆主下焦血病,輕小證候,或可以為防托。
柞木飲子 治瘡瘍,未成者自消,潰者自斂。
干柞木葉(四兩半) 干荷葉心蒂 干萱草根 甘草節(jié) 地榆(各一兩)
上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早晚各一服。
□
丹溪曰∶阿膠、牛膠屬金屬土,補肺氣,實大腸,壯胃止瀉。黃蠟丸以蠟味甘淡,實大陽,補而難化。國老膏以甘草化毒行經。遠志酒、忍冬酒皆用之補性,歸心歸血,用之頗切。
善用者以之配入,腫瘍之散結,潰瘍之補虛,亦奏捷效。
(《精要》)阿膠飲子
上咀,作三服。每服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牛膠飲 截癰疽惡瘡,外涂患處。內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內。
牛皮膠(四兩)
用好酒一碗入膠內,重湯煮,溶透攪勻,傾出,更浸酒。隨意飲,能飲者少醉為度。
此法活人甚多。
□
丹溪曰∶車螯散,一以輕粉為佐,一以燈心為佐,其散毒消腫,下積安穩(wěn),詳輕重大小證候亦可仗之。
(《精要》)車螯散(《本草》云∶車螯,大蛤也,一名蜃,性冷無毒,能攻諸瘡腫毒。)車螯(四個。黃泥固濟,火 赤,出火毒一宿) 栝蔞(一兩,去殼,瓦上炒香)燈心(三十根) 甘草節(jié)(二錢)
上將瓜蔞、燈心、甘草為粗末,作一服。酒二盞煎一盞,去渣,入蜜一大匙和勻,調車蝥末二錢,膩粉少許。空心溫服,取下惡物。
又方
車熬(一兩,制如前) 生甘草(半兩) 輕粉(五分)
為細末,每服四錢,濃煎。栝蔞酒調下,五更服,下惡物為度,未下再服,效。
□
凡治癰疽后,補血氣,進飲食,實為切要。蓋膿血出多,陰陽兩虛,此藥可以回生起死,惜其不分經絡時令,須在識者觸而長之。今醫(yī)以腫平痛寬,遂以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結痂后兩三月或半年,虛證乃見。醫(yī)者不察,而加補養(yǎng)之功,因而轉成他病者多矣。一人因腳弱,詳見后條。
□
《精要》云∶大法癰疽不可舍五香湯。丹溪曰∶吾不知良甫之時有許多大府秘堅,病氣郁塞,若是之頑濃,可以驟散而大下者耶?亦當開陳時之先后,證之可否,庶乎后人不敢猛浪殺人。
殊不知些小寒熱,或者由其氣血不和而然,便以為外感而行表散,害人最速。
□
此表里氣血藥也,治一切風毒積熱瘡腫,脈候弦洪實數(shù)浮緊、氣血盛實者不可缺此。丹溪曰∶《秘傳》以此方加人參、黃 、蒼術、赤茯苓、金銀花,名消腫托里散,雖以參 為主,復云人參無亦可,則又不能無疑而難用也。且臨癥加減,須較表里,如表證多者,當從此方,以辛甘為主散之也;里證多者,須當從變。
□
《精要》云∶大黃宣熱散毒,治癰疽要藥。癰疽始作,皆須大黃等湯,亟轉利之,排日不廢。又曰∶瘡疽泄利,皆是惡候。
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無疑。借曰用大黃,恐因大府秘而病體實,有積熱沉固者發(fā)也,止可破結導滯,推令轉動而已,豈可謂亟轉利之,而且排日不廢耶?若下利之后,又與利藥,恐非防微杜漸之意。瘡之始作,腫在肌肉,若非大滿大堅實之證,自當行仲景發(fā)表之法,借五香湯為例,散之于外可也,何必遽用峻下之藥奪其里哉?或曰癰疽用大黃,走泄以去毒,孫真人常言之,良甫祖述其說耳。曰www.med126.com∶孫以盛名行奇術于公卿間者,良甫宋人,若其交游,亦皆公卿,免猛浪之過乎?況有心勞而虛者,憂怒而虛者,強力勞動而虛者,大醉飽而虛者,皆氣少而澀,血少而濁。生疽固是難治,若大府秘而稍安,谷甘淡薄而守戒律,猶為可治,不免尚費調補。茍因旬日半月大府秘實,不知亦有其氣不降而然者,便以為實,而行大黃,豈不殺人?
□
白蠟稟收斂堅凝之氣,外科要藥。生肌止痛,接骨續(xù)筋補虛。用合歡樹皮同入,長肉膏,有神效,但未試其可服否。合歡皮常服之,驗。
□
蓖麻子性善攻,能追膿取毒,亦要藥也。皂角治癰疽已破未破,能贊引至潰處。神異膏,一說膏藥方甚多神效,無出于此。麥飯石膏,膿潰后,圍瘡口。一說∶內冷惡寒不宜用。
□
夫氣血凝滯,多因榮衛(wèi)之氣弱,不能運散,豈可復用流氣飲以益其虛?況各經氣血多少不同,心胞絡、膀胱、小腸、肝經多血少氣,三焦、膽、腎、心、脾、肺少血多氣。人年四十以上陰血日衰,若于血少經分而病癰腫,或脈證不足,當以補接為主。丹溪曰∶腫瘍內外皆壅,宜托里散為主,乃補氣血藥而加之以行散之劑,非專攻之謂也;蛘吣[ 痛甚,煩躁脈大,其辛熱之劑,不但腫瘍不可用,雖潰瘍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須分經絡血氣、地部遠近、年歲老幼、稟氣虛實,及七情所感,時令所宜而治之,嘗見以流氣、十宣散二藥,概治結腫之癥,以致取敗者多矣。
大抵癥有主末,治有權宜,治其主則末病自退,用其權,則不拘于時。泥于守常,必致病勢危甚,況雜用攻劑,動擾各經。故丹溪云∶凡瘡發(fā)于一經,只當求責本經,不可干擾余經是也。
□
凡治瘡瘍,不審元氣虛實、病在表里,便服敗毒流氣飲等藥。蓋敗毒散發(fā)表藥也,果有表證,止宜一二服,多則元氣損,毒愈盛,雖有人參,亦莫能補。流氣飲耗血藥也,果氣結胸滿,只宜二三服,多則血反致敗,雖有芎、歸,亦難倚仗。丹溪曰∶此不系膏粱丹毒之變,因虛勞氣郁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