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氣能通于腦,血上溢于腦,故從鼻而出,名為鼻衄。若因風(fēng)寒暑濕,流傳經(jīng)絡(luò),涌泄清道而致者,皆外所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dòng)血,隨氣上溢而致者,皆內(nèi)所因,飲酒過多炙爆辛熱,或墜車損撲而致者,皆不內(nèi)外因也!对∈健吩弧敏。陽熱怫郁于足陽明經(jīng)。丹溪曰∶衄血出于肺,言肺者,以竅言也。言陽明者,以血海言也。又有洗面而衄,日以為常,猶風(fēng)行水動(dòng),面熱而陽明之火上升,血亦隨之也。若產(chǎn)后口鼻有黑氣及鼻衄者,名胃絕,此癥多不可治。遇有此者,急取緋線一條,并產(chǎn)婦頂心發(fā)兩條,緊系中指節(jié)即止。衄不止而頭汗者,死。
凡血從齒縫中,或齒根出者,謂之齒衄。有風(fēng)壅,有腎虛,風(fēng)壅者,消風(fēng)散外,以祛風(fēng)擦牙散。腎虛者,以腎主骨,齒者骨之余,虛火上炎,服涼藥而愈甚者,此屬腎經(jīng)下虛上盛,宜鹽湯下安腎丸,仍用青鹽炒香附黑色為末,擦之。然少陰氣多血少,故其血必點(diǎn)滴而出,齒亦隱隱而痛,多欲者犯之,亦有胃熱而牙斷出血者,陽明氣血俱多,火旺則血如潮涌,善飲者多犯此,宜清其熱,清胃散主之。
有毛竅中出血者,名曰肌衄。因陽氣怫郁于內(nèi),不能敷揚(yáng)于外,致陰血上乘陽分,留yin腠理,日久陽氣開發(fā),則陰血不能歸經(jīng),故血從毛竅出也。宜開郁清氣涼血之劑,如相火內(nèi)動(dòng),而乘陰分以致熱血沸騰者,宜滋陰降火之劑,前人主乎肺熱,以肺主皮毛也。用男胎發(fā)燒灰撲之,有因大喜傷心,喜則氣散,血隨氣而溢于表者,宜涼心以斂之。
胸前有一孔,常出血水,名曰心漏,用嫩鹿茸去毛,酥炙,附子,炮,去皮、臍,鹽花共末,棗肉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兼治腎虛腰痛如神。
舌衄者,舌上無故出血如線不止,或如管孔者是也。宜香薷汁一升,日三服,外以槐花炒末,干摻之。耳中出血,少陰火動(dòng)也。龍骨燒灰,吹入即止。
血分三部,藥有輕重。犀角地黃湯,治上血,如吐衄之類;桃仁承氣湯,治中血,如血蓄中焦下痢膿血之類;抵當(dāng)湯丸,治下血,如蓄血如狂之類,此治有余血癥之大www.med126.com概也。
治辛熱傷肺,嘔吐血,或一碗半升,名曰肺疽。
大薊根 犀角屑 升麻 桑白皮 杏仁(去皮尖) 蒲黃 桔梗(各二錢) 甘草(炙,五分) 分作二服,水煎。
治吐血暴甚,昏暈不止。
人參一兩為末,用雞子白調(diào)如稀糊,以匙挑服,五更服之尤妙;蛴童便沖參汁俱可。
治吐衄不止。
藕汁 生地黃汁 生蜜(五匙) 大薊汁(各三合) 和勻每服一小鐘,不拘時(shí)服。
人參 麥冬(各一錢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 款冬花 紫菀 桑白皮(炒,各一錢)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芍藥 知母 貝母 茯苓 橘紅(各八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治見血后,脾胃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參(一錢) 黃 (二錢) 五味子(十三粒) 芍藥 甘草 當(dāng)歸 麥冬(各五分) 水煎服。
治男婦血妄流溢,或吐,或唾,或衄。
小薊 人參 蒲黃 當(dāng)歸 熟地 川芎 烏梅(去核,各一兩) 每服六錢,水煎服。
一方
治諸血上行,用韭菜汁、姜汁、童便,磨郁金飲之,其血自清。如無郁金,以山茶花代之;蛴藕節(jié)搗汁飲之;蛴妹└g汁飲之,日三服。
一方
治婦人經(jīng)血逆行,或血腥吐血,韭汁沖童便立效。
黃柏(鹽水炒) 知母 天冬(一錢二分) 當(dāng)歸(一錢五分) 芍藥 生地 橘紅 紫菀桑白皮(炒,各八分) 大粉草(五分) 阿膠(一錢二分,蛤粉炒) 五味子(十五粒) 水煎服。
治咯血并肺損咳血。
白芨(一兩) 藕節(jié)(五錢) 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白湯調(diào)下。白芨下咽直至血竅,竅填而血止也。
治鼻衄不止。
茜根 阿膠(蛤粉炒) 黃芩 側(cè)柏葉 生地(各一兩) 甘草(五錢) 姜水煎服。
潤肺不傷脾,補(bǔ)脾不礙肺,凡勞嗽吐血必不可缺,極有效驗(yàn)。
麥門冬(去心) 生地黃(酒炒,各十兩) 廣橘紅(二兩) 龍眼肉(八兩) 桔梗 甘草(各二兩) 煎成膏,加苡仁(八兩,淘凈炒熟),真蘇州薄荷凈葉(五錢,忌火) 川貝母(二兩),糯米拌炒,米熱去米,俱為極細(xì)末,拌勻煎青,時(shí)時(shí)挑置口中噙化。
治癆熱久嗽,吐血吐痰。
紫菀(洗凈,炒) 阿膠(蛤粉炒成珠) 知母(忌鐵) 貝母(去心,各一錢)桔梗 人參 茯苓 甘草(各五分) 五味子(十二粒,杵) 水煎,食后服。
癆而久嗽,肺虛可知,即有熱癥,皆虛火也。海藏以保肺為君,故用紫菀阿膠以清火為臣,故用知母、貝母、以參、苓為佐者,培土以生金,以甘桔為使者,載藥以入肺,五味滋腎經(jīng)不足之水,收肺家耗散之金,為久嗽所最宜。
杏仁(去皮尖,炒黃,另研) 人參 麥冬(去心) 干山藥 貝母(去心) 白茯苓 百合 甘草(炙) 阿膠(各等分) 為末,將杏仁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黃蠟,皂角子大一塊,同煎七分,食后熱服。
治腎虛肺熱,喘嗽煩渴,咯血肺痿。
人參(一兩) 天冬 麥冬 生地 熟地(各四兩) 以二冬二地熬成膏,以人參細(xì)末和勻,時(shí)時(shí)挑少許口中噙化。
天一生水,故腎為萬物之元,乃人身之本也。奈人自伐其元,則本不固而勞熱作矣。熱則火刑于金,而喘嗽生焉。二地補(bǔ)腎為君,精不足者,補(bǔ)之以味也。二冬保肺為臣,虛則補(bǔ)其母也;鹦探鸲螝馑ィ侨藚⒛删仍,東垣所謂無陽,則陰無以生也。況肺主氣,氣根于丹田,人參大補(bǔ)元?dú),氣者,水之母也。人參之用,無所不宜,以氣藥引之則補(bǔ)陽,以血藥引之則補(bǔ)陰,倘泥于肺熱傷肺之說,則孤陰不長,不幾坐而待斃耶。
肺癰者,勞傷氣血,內(nèi)有積熱,外受風(fēng)寒,胸中滿急,隱隱作痛,咽干口燥,時(shí)出濁唾腥臭。若吐膿如米粥者,死。脈滑數(shù),或?qū)嵈,凡患者右脅按之必痛,但服此湯,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潰即愈,屢用屢驗(yàn)者也。
桔梗 金銀花 黃 (炒) 白芨(各一錢) 薏苡仁(五錢) 甘草節(jié) 陳皮(各一錢二分)貝母(一錢六分) 甜葶藶(八分,微炒) 姜水煎,食后徐徐服。新起加防風(fēng)一錢,去黃;潰后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合歡皮,一名夜合即槿樹皮一錢。
治癆癥吐咯嗽血,用此止之。
大薊 小薊 柏葉 荷葉 茅根 茜根 大黃 山枝 丹皮 棕櫚皮(各等分) 各燒灰,存性,研細(xì),用紙包碗,蓋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shí)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diào)服五錢,食后下,如病勢輕用此立止,如血出成升斗者,用花蕊石散止之。
血屬陰,反從火化,故其色赤為陽所動(dòng)則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黑屬壬癸,見黑則止者,火見水而伏也。故用灰與墨汁,苦澀之味,苦能勝火,澀可固脫,更得童便引之下行尤盡折服之妙,勝于蘿卜藕汁也。
五內(nèi)崩損,涌噴出血斗升,用此止之;ㄈ锸疱懘嫘裕腥绶,用童便一鐘,煎溫調(diào)末三錢。甚者五錢,食后服。如男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與小便一處,和藥服之,使瘀血化為黃水,次以后獨(dú)參散補(bǔ)之。
止血后服此藥補(bǔ)之。
大人參(二兩) 上水二鐘 棗五個(gè)煎,不拘時(shí),細(xì)細(xì)服之,服后宜熟睡一覺,次服諸藥除根。
一方
神治血癥。用生韭、生藕、鮮荷葉、京墨、側(cè)柏葉、生地各取汁一杯,沖童便服。
其生地、柏葉研爛;以童便和方能得汁。
治衄血不止。
麥冬 生地(各等分) 每服一兩,水煎服。
治齒血不止,以苦竹茹醋浸一宿,含之。
治一切牙痛風(fēng)熱,斷出鮮血,以至崩落口臭。大黃米泔浸軟切片,生地黃大者,薄切,二味旋切,各用一二片合定貼所患牙上,一夜即愈,未痊再如前用。
治血積胸中,吐血衄血。
見兒科吐血門。
治思慮傷脾,心多健忘,其血妄行。
zxtf.net.cn/wszg/見健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