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yī)治病知一二
(一)有些皇帝以知醫(yī)自詡,對處方用藥,動輒指責,太醫(yī)縱操神技也只得勉為其難,遵諭施治。如光緒皇帝自幼體質瘦弱,成年以后則是疾病纏身,長期脾胃失調,且患有嚴重的滑精病,有時一聽到鑼鼓聲即刻遺洩,進而相繼出現(xiàn)潮熱、
盜汗、
咳嗽、
心悸、
失眠、頭暈、
耳鳴、
健忘等一系列癥狀,又因其一生政治失意,生活寡歡,這種事業(yè)上的打擊和精神上的痛苦,更促使他萎靡不振,病情加劇。于是在性格上也就更加患得患失,怯懦多疑,孤僻固執(zhí)。光緒帝稍通醫(yī)道,在病勢口重,求治心切的情況下,對太醫(yī)往往動以聲色,嚴辭申斥,并自以為是,詔令治法。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其病情已十分沉重,輾轉床褥,呻吟不已,該年八月二十二日(9月29日) 的《起居注》曾記載:“每遇藥方輕少之時,其竄痛(指腰胯)亦覺輕,屢試不爽。即如近一月來服力鈞(太醫(yī))之藥,其方皆系五、六味,服之竄痛已輕減。近二日方劑稍重,此癥亦復加增。蓋因服藥日久,臟腑不能勝藥力也。嗣后立方宜詳斟酌,總須少而專始無流弊”。
太醫(yī)只好遵諭照辦。此后給光緒開處方所用藥味都很少,而且用量很輕。這種不顧實際病情,唯圣意是遵的處方,不獲良效,應在料中。不僅如此,光緒還進而在殊諭中點名用藥,說:“若常用熱劑一味峻補,恐前所發(fā)之恙復見于今。尚宜斟酌立方,如
生地、
元參、
麥冬、
菊花、
桑葉、
竹茹等清涼養(yǎng)陰之品,每日稍佐二、三味,以防浮熱時常上溢”。于是在此后的脈案檔中,光緒欽定的藥品每多見及,不管這些清熱滋陰的藥物,當時是否完全對癥,太醫(yī)也得依旨使用。
(二)內(nèi)府治病,首重療效,御醫(yī)須得小心翼翼,謹慎從事,但又難以奏效,這樣一來,太醫(yī)輕則遭到申斥,重則受到嚴厲懲處。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太醫(yī)院院使孫之鼎等承旨治療正黃旗內(nèi)大臣頗爾盆
痔漏復發(fā)癥,康熙對他們的治療情況非常不滿,曾在硃批中大發(fā)雷霆,寫道:“庸醫(yī)誤人,往往如此”。封建皇帝,具有無上權威,這樣一批,太醫(yī)如何經(jīng)受得起。
又如光緒帝死前的一兩年間,因病情復雜,太醫(yī)難以治愈,而光緒本人又怨天尤人,他在自書的“病原”中,曾多次對應診的太醫(yī)惡語相加,發(fā)洩不滿。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二十六日說: “近來耳響作堵,屢易方藥,仍屬加重。腰胯酸痛,亦未稍輕?傁邓幉粚ΠY!”“治此疾必先明其病之原因,細按先后癥情,乃可施治無差,豈可草率立方哉!”七月十七日(8月13曰)說:“服藥非但無功而且轉增,實系藥與病兩不相合,所以誤事!”到了八月,原有諸癥不僅沒有好轉,而腰胯疼痛、耳堵、
腹痛等病更行加劇,光緒怒不可遏,對太醫(yī)嚴加訓斥:“所用諸藥非但無效,而且轉增諸恙,似乎藥與病總不相符。每次看脈,忽忽頃刻之間,豈能將病情詳細推敲,不過敷衍了事而已。素號名醫(yī),何得如此草率”“名醫(yī)伎倆,僅止如此,亦可嘆矣!”
(三)至于那些因一定機遇,進劑獲效,榮受天眷的太醫(yī),其處境也非全如人意。給慈禧太后治過病的薛福辰就是一例。薛福辰字撫屏,江蘇無錫人。精于醫(yī)學,名馳南北。慈禧患病,召之入都。經(jīng)精心施治,效果頗佳。慈禧病愈后,自撰“職業(yè)修明”四字匾額,賞賜薛福辰。醫(yī)功告成,本應“載譽”回籍,但是“老fo爺”卻不準他即時出京,因為在“西圣(慈禧)新恙悉愈”之后,還須“舊恙一一就痙,方許報安”,這叫做“請?zhí)矫}",如此還得在京躭擱下去。
不料就在薛氏為慈禧治療期間,他的家鄉(xiāng),疾疫流行,眷屬俱病,其次女竟致殤歿,薛福辰之弟致沈某函中曾慨嘆地說:“撫兄(薛氏)以回天妙手,而眷屬皆不免于病,所謂木匠缺床足不能自理者非耶”?梢韵胍姡Ω3疆敃r的悲憤痛苦心情,必是有言難訴的。薛福辰在接受慈禧恩賚之后,并不感到是幸事,反而憂心忡忡,寢食不寧。其弟為其擔驚受怕,在他的信中說: “得悉撫兄近況,醫(yī)事近稍順手,技窮勢絀,漸自退”。又說:“此事?lián)芍辆,未知何時可了!”薛福辰自己也感到進退兩難,在致友人函中說。醫(yī)事“千回百折”,“鄙人此次之事,系勉竭駑鈍,倖免大戾,然竟將太醫(yī)及天下諸名醫(yī)得罪矣”。這些話,都是薛福辰當時那種戰(zhàn)戰(zhàn)兢兢,心情極其矛盾的真實暴露。
-----------我覺得這些都得取決了一個人的福報。所以多修無畏施很重要。
-----------
回復 悠悠子衿 的帖子因人因緣而已,福報淺薄的人難于良醫(yī)!
-----------侍君如侍虎,一時榮耀,恰是日后禍根。
-----------為醫(yī)者當把德字做深,做實。
-----------豈不聞:身在君王前,如羊伴虎眠。
-----------黃元御如果不做太醫(yī),估計也不會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