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完形? 完形(Gestalt)是德國字,原意為形狀、圖形。
完形一詞、源自一群研究知覺的德國心理學家,他們發(fā)現(xiàn),
人類對事物的知覺并非根據(jù)此事物的各個分離的片斷,而是以一個有意義的整體為單位。因此,把各個部份或各個因素集合成一個具有意義的整體,即為完形。 此外,就『形與景』的角度而言,能將目標物從周遭的背景環(huán)境中區(qū)辨出來,將注意力集中在目
標物上,明白的辨別出它與背景環(huán)境的界限,亦是形成『完形』,即形成『背景』與『形』的意思。
Perls 曾對完形下過一個解釋:『完成乃是一種形態(tài),是構成某事物的個別部份的一種特定組織。完形心理學的基本前提是,人類本質(zhì)乃一整體,并以整體(或完形)感知世界,而不同事物也唯有以其組成之整體(或完形)方能被人類了解!
二、Frits Perls 完形治療學派為 Perls 所創(chuàng)立,Perls 在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便是將弗羅伊德的心理的理論和身體的理論統(tǒng)整為一。
思想史上的地位
Perls為身心分離的傳統(tǒng)思想譜下休止符,他認為身體與心理是整體的,若只是解開心理的封鎖無濟于事,因此完形治療強調(diào)『身體的活動』。例如: Perls常問來談者『你想做什么?』『我想吐痰、痛罵一頓』, Perls 會說『那就吐呀』。當來談者吐痰、謾罵、咬人時,Perls認為即是一種治療,因為把內(nèi)心所想付諸實現(xiàn),為生理層面的重新架構。
因此, Perls 在思想史上重要的一件事,即是他把身體帶進治療的領域里,這可說是對弗羅伊德精神分析學的心理主義之反動。
Perls 特別重視『身體感覺』或『身體語言』,在這之前的心理治療,語言是『形』,身體『背景』,Perls恰恰相反,語言『景』,身體『形』,他認為語言意識性高,容易撒謊,身體卻是潛意識的。潛意識比意識更誠實,察覺『身體的感受或非語言的表現(xiàn)』,更能成為『真正的自己』;诖送晷沃委煼ㄖ鲝埛艞壚硇裕A聽身體的感覺。
三、理論發(fā)展 『完形治療』理論乃 Perls 所創(chuàng)立,主要是奠基在完形心理學的理論上。
完形心理學 由魏泰邁、庫勒與考夫卡所創(chuàng)立,強調(diào)行為是有組織的統(tǒng)整的整體,而非特殊分離的部份,即構成整體的部份不能被分開的了解,這種行為的整體就是完形。
完形心理學強調(diào)『全體大于部分的相加總和』,即全體并非把各部集合而成,全體是超越部分的。
例如:水(全體)是超乎氫(部分)、氧(部分)的存在;欣賞名曲時,不是聽到分散的音符,而是連續(xù)的音符、速度、音調(diào)和強弱的統(tǒng)整體。所以,整體被界定為部份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基于此,分析永不能提供整體的了解。
完形心理學的重點原本在闡明人類知覺與學習的歷程,因此,完形治療法和完形心理學是有所不同的。Perls 就摘取了其中對心理治療有意義的部份,作為其治療法之基礎。
如下所述:
1、有機體有追求完整的傾向:一個不完全的完形就會引起注意直至完形出現(xiàn)和穩(wěn)定為止。
2、有機體會依照其當前之需要,完成其完形。Perls 認為要滿足需要,就必須形成完形。
3、有機體的行為是一種整體,大于部份的相加總和。
4、有機體行為含意要由其生活整體的內(nèi)涵中去了解。如對人的認識,不能將人抽離環(huán)境(整體)來看。
5、有機體透過形與景之原則、了解其所處環(huán)境。
此外,由于現(xiàn)象學上所指的現(xiàn)象,是指“個人憑感官所知覺到的立即經(jīng)驗”而完形治療深信『當事人對環(huán)境立即的覺察,而不去推論一些形成某一行為的原因!凰,完形治療是現(xiàn)象學取向的。又因為該治療法的基礎是此時此地,因此也是存在取向的。
在完形治療中,『覺察』、『責任』、『自由、選擇』是很重要的三角關系,即察覺力愈強,自由的可能性愈大,而自己應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行為負責。此即存在主義的味道。
而在完形治療中,所采用的一些名詞,諸如『投射』、『內(nèi)化』、『壓抑』...等,是源自精神分析的,故完形治療學派可說是受到許多學派的影響!
四、對人的看法 完形治療強調(diào)接納真實的原有自己,不去受到自己或他人的合理化、期待、判斷、曲解所操縱,而以自己所想的、所要的、所感覺的為基礎表現(xiàn)自我。
在人格發(fā)展的階段中,孩子經(jīng)由『承認』的歷程發(fā)現(xiàn)自己,欣賞自己的存在,但由于父母的給予評價(贊許),使孩子開始壓抑不被稱贊的思想、情緒、行為,而轉(zhuǎn)為附和他人,無法完全接受真實原有的自己。
此外,Perls 提出,在人的體內(nèi),存有自我荍Q者(topdog)與其相反2悛?underdog),前者很正義,很具權威也很完美,以“應該”“必須”等觀念來對個體作操縱與擺布。
由于勝利者和失敗者都在不斷掙扎,奪取控制權,這內(nèi)在的矛盾與沖突,便對人造成一種持續(xù)不斷的折磨,極之痛苦。
因此,完形治療即是要協(xié)助受導者,自覺有這兩個不協(xié)調(diào)部份的存在,尋求解決方法,將內(nèi)在分裂情況改善,以求達到身心統(tǒng)整為一。
五、完形治療法的技術 完形治療法的技術在于幫助當事人獲得更敏銳的察覺力、體驗內(nèi)在的沖突、解決不一致性和兩極化的問題、突破構成阻礙的僵局,以解決未完成事件。皮爾斯等人對完形治療法的一些技術曾有簡明扼要的描述,包括:
1、對話練習。
2、空椅子技術。
3、繞圈子。
4、我負責。
5、投射。
6、倒轉(zhuǎn)。
7、預演。
8、夸張。
9、感覺留置。
10、完形夢境治療
① 對話練習(the dialogue exercise) 如前所述,完形治療目標就是要使一個人的功能獲得整合,進而容納其人格特質(zhì)中被否定及拒絕的一面。治療者尤其注意當事人人格上的功能分裂狀況。而人格功能主要可分成”優(yōu)勢”(top-dog)及”劣勢”(under-dog)兩極,因此治療的重點也就在于此兩者之間的拉鋸上。
通常勝利者代表了正直、權威、道德、命令、主宰及操縱,就好像一對“挑剔的父母”,他們用“應該”、“必須”的心態(tài)來困擾人,并且以災難性的威力操縱別人。相對的,失敗者則是借助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被保衛(wèi)、歉疚、無助、懦弱無能等方式來牽制著對方,所表現(xiàn)的是被動的一面,是不負責任、藉詞逃避的一面,勝利者與失敗者間即通過這種不同的方式爭斗以期獲得控制權。這樣的爭斗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一個人承諾和解決方式無法執(zhí)行,為什么懶散的習性持續(xù)不改等。霸道的勝利者常以命令的方式教別人如此這般,而失敗者則帶挑戰(zhàn)性地像扮演一個不服從的頑童。在這種為奪得控制權而斗爭的情況下,就使得個體分裂成控制者與被控制者兩部分,雙方始終爭戰(zhàn)不歇,為的是要爭取自己的存在。
上述人格中雙方對立的沖突即導因于內(nèi)射機制的作用。通過這種機制,個人常把他人(通常是父母)的觀點納入自我體系中,皮爾斯認為一個人必須,同時也是不可避免地會汲取別人的觀點和特質(zhì),但是若未經(jīng)自身批判而全盤接受他人的價值觀是很危險的,因如此將會阻礙一個人的獨立自主性。所以一個人對自己所投入的內(nèi)射,必須小心察覺是否會戕害自我系統(tǒng)和阻礙自我人格整合。
② 空椅子(empty-chair)技術 空椅子技術是使當事人的內(nèi)射外顯的方式之一。此技術運用兩張椅子,要求當事人坐在其中一張,控演一個勝利者,然后再換坐到另一張椅子上扮演失敗者,而讓當事人所扮演的兩方持續(xù)對話。這項技術本質(zhì)就是一種角色扮演,讓當事人去扮演所有的部分。通過這種方法,可使內(nèi)射表面化,使當事人充分地體驗沖突,而由于當事人角色扮演中能接納和整合勝利者與失敗者,因此沖突可得到解決。同時此技術會協(xié)助當事人去接觸他們潛藏深處的情感,以及連他們自己都可能否定的一面;藉此他們將情感外顯化,并充分去體驗它,而非僅止于對討論而已。此外,這個技術是要藉此幫助當事人去了解情感是他們真正的一部份。例如,當事人說“感覺好像我的父親在我體內(nèi)!”當當事人抑制著內(nèi)在父母式的內(nèi)射作用,而用以懲罰和控制自己時,這個內(nèi)射作用將使”自我折磨”的程序持續(xù)不斷。
前述兩個相對勢力間的對話,目的在于使人們內(nèi)在的對立與沖突獲得較高層次的整合,即學習去接納這種對立的存在并使之并存,而不是要去消除一個人的某些人格特質(zhì)。皮爾斯認為其他治療法過于強調(diào)改變,當事人也才能根本地去除自我折磨的困擾。由于當事人內(nèi)心存在著許多沖突,導致他們不時地進行自我對話的游戲。
③ 繞圈子(making the rounds) 此項完形治療技術包括要求團體中的某位成員走到他人面前向?qū)Ψ秸f話,或做某些事,它的目的就是要去達成面質(zhì)、冒險、表達自我、試驗新行為模式、促進成長及改變。當治療者覺得某位參與者的問題有必要使其面對團體中的每一成員時,不妨用此技術。例如,某位成員可能說道:”我已經(jīng)在這里坐了好久,心想?yún)⑴c,但又不敢,因為對這里的人無法信賴,而且我認為不值得因我而占用團體的時間!边@時治療者或可答道:”你是否愿意現(xiàn)在就做一點事,以使自己更為投入,并去獲得自信和別人的信任嗎?”如果他回答得很肯定,那么治療者就可建議:”現(xiàn)在,到處去轉(zhuǎn)一圈,然后到每個人的面前說:我不信任你,因為……”。這樣,凡是能幫助個體投入,并采取某些動作以消除恐懼的點子都可以創(chuàng)新發(fā)明。
④“我負責……”(I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治療者也許會要求當事人在每個陳述之后加上”而且我會為它負責。”例如,”我覺得無聊,但我會為我的無聊負責!、”我現(xiàn)在不知道說些什么才好,但我會為我的不知道負責!、”我覺得受到排斥及孤獨,但我會為此種受排斥感負責!贝朔N技術的進行可有效拓展個人的感覺領域,同時幫助個人接納和認識本身的情感,以代替把自己的情感投身到他人身上。盡管這項技術蠻機械化的,但卻頗具意義。
⑤ 投射(playing the projection) 投射系指一個人在別人身上所看到的事物,其實正是自己所具有的但卻不愿看見也不愿接納的。一個人往往會花費很多精神去否定自己的情感,以及把某些動機轉(zhuǎn)
嫁到別人身上,因此,在團體里,當某人在說別人的時候,常常說是他自己本身屬性的投射! ≡谕渡涞臍v程中,治療者會要求說”我無法信任你”這句話的人去扮演一個不值得信任的角色,亦好變成別人以便能夠發(fā)現(xiàn)不信任原來是一種內(nèi)在的沖突。換言之,治療者是在要求此人去”試扮”(try on forsize)他在團體中對別人的敘述。
⑥ 倒轉(zhuǎn)技術(the reversal technique ) 當事人的某些癥狀和言行,常是其潛在行動的倒轉(zhuǎn)表現(xiàn)。針對此種情況,治療者可要求這類因過份膽怯而痛苦的人,試著在團體中扮演一個愛表現(xiàn)的人。在過去經(jīng)歷的案例中,曾有位婦女,她除了糖衣食物外對其他食物都表厭惡,治療者即要求她把過去的典型風格倒轉(zhuǎn)過來,盡量表現(xiàn)與過去相反。這樣做之后,她很快的就找到她喜歡的口味,亦即能夠認識和接納她的”消極面”與”積極面”。
倒轉(zhuǎn)技術的進行方式在于,要求當事人潛入每件會為他帶來焦慮的事件中,去與他自己已經(jīng)埋沒和否認的部份接觸。此項技術即藉此幫助當事人能夠開始去接納從前被否定的某些個人屬性。
⑦ 預演練習(the rehearsal exercise) 就皮爾斯的看法,我們內(nèi)心的許多想法其實都在預演中。我們常在想象世界里預演我們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所期望扮演的角色。而當實際表演開始時,因為怕自己演不好,恐懼與焦慮便襲涌而至。由于內(nèi)在的預演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因此抑制了我們的主動性,也阻礙了我們?nèi)L試新行為模式的意愿。
借助團體成員相互幫助的治療方式,并彼此分享預演的情境,可使當事人更能察覺出他們內(nèi)心預演各種社會角色的進行情形,同時也使得他們更能察覺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并設法去達成。此外,藉此也使得他們自己更能察覺到希望被他人贊美、接納和喜歡的程度與范圍。
⑧ 夸張練習 (the exaggeratiOn exercise) 完形治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當事人對自己身體語言所傳遞的微弱訊號或線索更能敏銳地察覺。雖然動作和姿勢都能夠藉之傳遞訊息,但所表達的也許并不很完全。若能要求當事人重復地夸張其欲表達的動作或手勢,將可使之與該行為有關的情感強烈化,進而使其內(nèi)在隱藏的意義更清楚地表現(xiàn)出來。
有一些行為頗適于運用此項夸大技術,諸如:要表達痛苦或一些憤怒情感例如,抖動、彎腰縮肩、握拳、皺眉、
苦瓜臉、雙手盤胸等動作時,卻面帶不一致的微笑。以抖動為例,如果當事人告訴治療者他的腿在抖動,治療者此時可能會要求當事人站起來,更夸張地抖動雙腿,然后為此動作作說明。
夸張練習也可應用在語言行為中。如治療者可教當事人重復說出他想掩飾的話,且愈重復愈大聲,如此常能真的使當事人開始傾聽自己真正的心聲。
⑨ 感覺留置(Staying withThe feeling) 當事人在情感或情緒不愉快而想逃避的關鍵時刻,治療者即要求對方保持著這樣的感覺。絕大多數(shù)的當事人都想逃避恐懼或不愉快的感覺,但治療者會藉著要求他們停留在體驗到的恐懼或不愉快中,從旁鼓勵他們趁機去深入探討這些想要逃避的感覺。要去面對、體驗感覺,不僅只需要勇氣,同時也要愿意忍受去除障礙時可能遭遇的痛苦,但經(jīng)歷這些之后,卻能使人們有嶄新的成長。
⑩ 完形夢境治療(the Gestalt approach to dream Work) 完形治療法并不主張去解析夢境,而是要把夢境帶至現(xiàn)實生活
中使之重現(xiàn)。此時夢已不被當作是過去的事,而是要在現(xiàn)在表現(xiàn)出來。做夢的人或許正是夢境中的一部分。對于夢境的處理方式包括:展現(xiàn)夢境,回憶夢境里的每個人、事、物及心情,然后將自己變成夢中的每一部分,盡量去表現(xiàn)夢境,并引出對話。由于夢境的每一部分都假設是自我投射,做夢的人會為夢里的各個角色或短暫的際遇編造出劇本,而夢中不同的部分,就是自己的矛盾和不一致層面的表現(xiàn)。通過這些相互對立層面間的對話,當事人于是能逐漸察覺到自己情感表現(xiàn)的世界。
投射觀念是皮爾斯夢境理論的核心,依其所見,夢里的每個人、物都代表做夢者投射的對象。他認為當事人不需要去對夢境作探索,而是要把夢當作一個劇本,然后以夢里各部分的對話來作實驗。當事人若能表演出內(nèi)在對立的沖突面,亦就能吸收它們的差異并整合這些對立的力量。皮爾斯同時也認為,夢是人類最自發(fā)性的表現(xiàn),它不僅代表未完成的事件,但也可能遠超過這些末完成的事務或未實現(xiàn)的愿望。其實每個夢都代表著一個人存在的訊息和內(nèi)心的掙扎,如果夢境的全部都能被了解與同化,則夢里的每件事物都可很容易地被察覺。事實上,在夢里所完成的每件工作都能導致某程度的同化。皮爾斯認為,如果能適當?shù)靥幚韷艟,存在的訊息就會愈清楚。在夢境中藉著顯露出遺漏的部分及逃避的方式,最能發(fā)現(xiàn)人格的缺失。如果不愿去記取夢境,等于是拒絕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完形治療者會要求當事人談論他們所遺漏的夢。
-----------啥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