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衷中參西》卷三。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參半,下重腹疼,周身發(fā)熱,服涼藥而熱不休,脈象確有實熱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5味,用水4鐘,煎取清湯2鐘,分2次溫飲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赤白。阂慧,年67,于中秋得痢證,醫(yī)治20余日不效。后愚診視,其痢赤白膠滯,下行時,覺腸中熱而且干,小便亦覺發(fā)熱,腹痛下墜并迫。其脊骨盡處,亦下墜作痛,且時作眩暈,其脈洪大有力,舌有白苔甚厚。愚曰:此外感之熱挾痢毒之熱下迫,故現(xiàn)種種病狀,非治痢兼治外感不可。遂投以此湯2劑,諸病皆愈。其脈猶有余熱,擬再用石膏清之,病家疑年高,石膏不可屢服,愚亦應聘他往。過20余日,痢復作,延他醫(yī)治療,于治痢藥中,雜以甘寒濡潤之品,致外感之余熱永留腸胃不去,其痢雖愈,而屢次反復,延至明年仲夏,反復甚劇。復延愚診治,其脈象、病證皆如舊,因謂之曰,去歲若肯多服石膏數(shù)兩,何至有以后屢次反復,今不可再留邪矣,仍投以此湯,連服3劑,病愈而脈亦安和。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