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方易簡》卷四。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一遇時疾、瘟疫,口含1-2粒于舌尖下,咽之,銀花湯下5粒更妙。大人9粒,小兒3粒;霍亂吐瀉,毛疔痧疹,天行時疾,各樣痧疹,大頭、麻腳瘟癥,陰陽水下;中風、中寒、中暑,陰陽水下,或藿香湯下亦可;轉(zhuǎn)筋肚痛,木瓜湯下;陰陽瘧疾,東南桃枝7節(jié)煎湯,前1個時辰下;赤白痢疾,嘔吐水瀉,陳茶下或老米湯下;諸腹膨脹,萊菔子湯下;中氣、中痰、中惡,口眼歪斜,筋骨痛,不省人事,暖酒下,姜汁亦可;頭風頭痛,研貼兩太陽上,以薄荷、蘇葉湯下;小兒驚風,薄荷湯下;婦人經(jīng)閉血暈,桃仁湯下;痰迷心竅,陳皮、姜汁湯下;五絕心溫,童便送下;跌打損傷,痛疽蟲毒,外科一切毒氣,銀花湯下,以數(shù)粒涂患處。
|
用藥禁忌 | 最忌米粥,犯者難治;孕婦勿服。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