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ai fu zi
|
維藥名 | 土如皮歐如合
|
別名 | 福只黎子《回回藥方三十六卷》,百子如力 福節(jié)里,吐胡米 土如比《藥物之園》。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Raphanus santiuus 1.的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參見“蘿卜”條。附:萊菔PaPhanus sativus L·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可達100余厘米。根肥大,粗壯,呈類圓形、圓錐形、圓柱狀,其大小、色澤因品種不同而多變。莖較粗壯,分枝,具縱棱;~叢生,大頭狀羽裂,長10~30cm,疏生白色糙毛,頂端裂片最大,側裂片4~6對,沿葉軸對生或互生,向下裂片漸;莖生葉亦為大頭狀羽裂,較基生葉為小;有柄或近無柄,長橢圓形至闊披針形,長2.5~5cm,寬1.5~3cm,邊緣有鋸齒或缺刻,極少全緣?偁罨ㄐ蝽斏=M成圓錐狀花叢;花淡紫紅色或白色,直徑15~20mm;萼片4枚,線狀長圓形;花瓣4枚,寬倒卵形,具爪,脈紋明顯;雄蕊6枚,4強。長角果柱狀,長3~7cm,略呈肉質,種子間?O縮,有種子1~6粒。成熟時果瓣肥厚而呈海綿狀,頂端具細長尖喙,不開裂。種子近球形,黃棕色、紅褐色至灰褐色;ㄆ4~5月,果期5~6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龍江等地;國外大部分地區(qū)均產。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當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干,打下種子,揀去雜質,簸凈。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蛀,防霉。
|
藥材鑒別 | 種子類圓形或橢圓形,略扁,長4mm,寬2~3mm。種皮薄,表面紅棕色、黃棕色或深灰棕色,放大鏡下觀察有細密網紋,種子一側現數條縱為,一端有黑色種臍。子葉2片,乳黃色,肥厚,縱摺。氣微,味略辛。
顯微鑒別 種子橫切面:最外為1列類方形的表皮黏液細胞;下皮細胞1列,切向延長巨大,薄壁性;柵狀細胞1列,棕紅色,高10~20μm,寬約11μm,其側壁和內壁增厚,木化,色素層細胞頹廢,內含紅棕色物質。內胚乳細胞1列,扁平,內含糊粉粒。子葉較發(fā)達,含糊粉粒及脂肪油。
以粒大、飽滿、堅實、色紅棕、無雜質者為佳。
粉末特征:呈黃棕色至棕色。柵狀細胞多與下皮細胞相重疊,類圓形或橢圓形,黃棕色或棕紅色,有孔紋;下皮細胞界限不清,無色,具孔紋;表皮細胞黃色,長方形或類方形;胚乳細胞多角形,含眾多油細胞和少數糊粉粒;子葉細胞小,類圓形,含眾多糊粉粒及少量油滴。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置硬質試管內,加固體氫氧化鈉1/小粒,置酒精燈上灼熱,融熔,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ml,加5%鹽酸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遇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另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小,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樣品濾液l~2滴,顯紫紅色。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1.抗菌作用 萊菔子的有效成分萊菔素,在lmg/ml濃度對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具有顯著抑制作用[1]。萊菔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等6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 2.降壓作用 萊菔子的醇提物降壓效果最好,從乙醇提取物中分得的芥子堿硫酸氫鹽具有顯著的降壓作用[3,4]。萊菔子提取液靜脈注射能明顯降低家兔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和體動脈壓,其降壓強度與酚妥拉明基本相等。隨著萊菔子劑量加大,降壓時間延長,優(yōu)于酚妥拉明。采用持續(xù)微量靜脈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同時減少降低體動脈壓的副作用[5]。萊菔子水醇法提取液對家兔、貓及犬3種麻醉動物靜脈注射均有降壓作用,其作用緩和而較持久,降壓效果穩(wěn)定,重復性強,無明顯毒副作用[6],靜脈注射萊菔子提取液后,可使犬體動脈和肺動脈平均壓、體血管和肺血管阻力明顯下降,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搏動指數明顯降低[7]。 3.對胃和小腸運動的影響 各種萊菔子不同炮制品均有增強離體兔回腸節(jié)律性收縮的作用和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有提高離體豚鼠胃幽門部環(huán)行肌緊張性的作用和降低胃底部縱行肌緊張性的作用;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對離體兔回腸節(jié)律性收縮的抑制作用。對胃和小腸運動的影響,生品的作用均弱于炒品和老品[8]。 4.其他作用 萊菔子的提取物β-谷甾醇,有一定鎮(zhèn)咳、祛痰作用。此成分還能治療人體血清膽固醇升高,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提示在治療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9]。變種Raphanus satiuus L uar.major的提取物,長期喂飼大鼠,能干擾甲狀腺素的合成[10]。 5.毒性 萊菔子水提物對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27.4(123.8~131.l)g/kg,動物多于給藥后lh以內驚厥而死。大鼠每日灌服100g/kg、200g/蛇及400g/kg,持續(xù)3星期,未見明顯毒性[6]。萊菔素靜注10mg可引起小鼠死亡[1]。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干、三級熱,味辛。
1.《注醫(yī)典》:“三級熱!
2.《藥物之園》:“三級干、二級熱!
|
功效 | 生干生熱,催吐清胃,補胃增食,燥濕化痰,除斑生輝,解毒止痛。
|
主治 |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性疾病,如胃脘作惡,冒寒虛弱,消化不良,濕盛痰多,蝴蝶斑,白癜風等皮膚斑點及毒蟲叮傷等。
|
用法用量 | 內服:1~3g。外用:適量。可入湯劑、散劑、油劑,敷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本品對熱性氣質有害,矯正藥為孜然、蜂蜜、食鹽。
|
代用藥 | 除了催吐用于其他疾病時,若本品缺貨,可用白芥子代。
|
附方 | 1.治雀斑,各種黑斑,外傷痕跡,牛皮癬 取適量萊菔子,研成細粉,與適量葡萄醋制成敷劑,外敷于患處。
2.治關節(jié)跳痛 取適量萊菔子,研成細粉,制成敷劑,外敷于患處。(1、2方出自《注醫(yī)典》)
3.治毒蛇,毒蟲叮傷 取適量萊菔子,研成細粉,制成敷劑,外敷于患處。(《藥物之園》)
|
制劑 | 蘇福非 吐胡米 土如比 散劑 萊菔子適量。研成細粉,過籮即可。功能催吐解毒,消炎退腫,除脹止痛。主治食物和藥物中毒,食積不化,脾臟腫大,脘腹氣脹,肝臟疼痛等。(《醫(yī)學大全》)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6.687 [2]Yoshiyuki,T,et a1.CA,1947,41:2917a [3]Matsumoto T,et a1.Phytochemistry,1983,22(8):1830 [4]Geol,et a1.Nature,1949,(16):297 藥理 [1]Ivanorics G,et a1.Nature,1947,160:297 [2]曹仁烈,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57,(4):286 [3]李淑子,等.中草藥,1985,16(4):180 [4]王維蘭,等.中草藥,1987,18(3),101 [5]施波,等中草藥,1990,21(10):457 [6]第四臨床學院中心研究組.吉林醫(yī)科大學學報,1978,(1):37 [7]宋愛英,等.中醫(yī)藥學報,1990,(1):48 [8]李文惠,等.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1985,(2):47 [9]王長岱,等.陜西新醫(yī)藥,1979,8(11):50 [10]Makhkamov G M,et a1.CA,1966,64:14532b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