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中藥 |
作用分類 | 清熱劑\清臟腑熱 |
英文名 | |
漢語拼音 | Niuhuang Qingwei Wan |
別名 | |
藥物組成 | 牛黃2g,大黃100g,菊花150g,麥冬50g,薄荷50g,石膏150g,梔子100g,玄參100g,番瀉葉200g,黃芩100g,甘草100g,桔梗100g,黃柏100g,連翹100g,牽牛子(炒)50g,枳實(沙燙)100g,冰片25g。 |
性狀 | |
功效 | 清胃瀉火,潤燥通便。 |
主治 | 心胃火盛,頭暈?zāi)垦,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共由17味藥物組成。用于火熱壅于心胃之證。方中以牛黃、黃芩、梔子、黃柏、大黃、枳實、牽牛子、番瀉葉、生石膏攻瀉邪熱為主;以牛黃之苦,清心肝二經(jīng)實熱;黃芩之苦,清肺胃之熱;梔子之苦,瀉心肺之熱;黃柏之苦,瀉腎火而滋陰,清膀胱而祛濕熱;大黃之苦,伍以枳實能散結(jié)化積、蕩滌郁熱,瀉腸胃實熱;牽牛子之苦,清氣分濕熱,又能疏三焦氣機。番瀉葉緩下,生石膏清氣分胃腸實熱;諸藥達到“熱淫所勝,以苦瀉之”的功效。輔以冰片、菊花、薄荷、連翹、桔梗、甘草輕清宣散,開提升浮,以清上焦諸熱,清頭目止諸痛。佐以滋陰降火,緩瀉生津之玄參、麥冬,既能使苦寒瀉下之藥緩解下行,又可顧護胃氣。全方能瀉三焦實火,但以清胃瀉熱為長。 |
藥理作用 | |
體內(nèi)過程 | |
劑型 | 丸劑 |
規(guī)格 | 6g/丸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2丸,日2次。 |
不良反應(yīng) | |
注意事項 | 孕婦忌服。 |
貯藏 | 密封。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