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 he tao p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胡桃科植物山核桃的根皮、外果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落葉喬木,高10-20m。樹皮平滑,灰白色;髓部實(shí)心;冬芽裸露,不具芽鱗。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16-30cm,小葉5-7枚,頂生小葉和上端的側(cè)生小葉同形同大或稍大;葉片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稍成鐮狀彎曲,長10-18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略偏斜,邊緣有細(xì)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有橙黃色腺鱗;▎涡,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3條成1束,腋生,長10-15cm,花具短柄,無花被,有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雄蕊2-7;雌花序穗狀,頂生,直立,花序軸密生腺體,有花1-3朵,無花被,苞片1枚,位于前方,小苞片3枚,位于兩側(cè)及后方,與苞片愈合形成一個4淺裂的壺狀總苞,貼生于子房,子房下位,無花柱,柱頭盤狀。果實(shí)倒卵形,核果狀,具4條狹翅狀縱棱,成熟時4瓣開裂,內(nèi)果皮堅(jiān)硬骨質(zhì),淡灰黃色,厚1mm,先端急尖;隔膜內(nèi)及壁內(nèi)無空隙,子葉2深裂;ㄆ4-5月,果期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南部、浙江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麓林中或腐殖質(zhì)豐富的山谷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根皮全年可采挖,外果皮于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殺蟲止癢藥 |
主治 | 腳趾濕癢;皮膚癬證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煎湯浸洗;或搗汁涂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arya cathayensis Sarg.[Hicoriacathayensis(Sarg.)Chum] |
科屬分類 | 胡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