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g lu hu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商陸科植物商陸或垂序商陸的花。 |
動植物形態(tài) | 1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5m。全株光滑無毛。根粗壯,圓錐形,肉質(zhì),外皮淡黃色,有橫長皮孔,側(cè)根甚多。莖綠色或紫紅色,多分枝。單葉互生,具柄;柄的基部稍扁寬;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12-15cm,寬5-8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全緣?偁罨ㄐ蛏诩级嘶騻(cè)生于莖上,花序直立;花被片5,初白色后漸變?yōu)榈t色;雄蕊8-10;心皮8-10個,分離,但緊密靠攏。漿果,扁圓狀,有宿萼,熟時呈深紅紫色或黑色。種子腎形黑色;、果期5-10月。 2.形態(tài)與上種相似,區(qū)別在于本種莖紫紅色,棱角較為明顯,葉片通常較上種略窄,總狀果序下垂,雄蕊及心皮通常10枚;ㄆ7-8月,果期8-10月。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2.分布于陜西、河北、江蘇、山 東、浙江、江西、湖北、廣西、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路旁疏林下,或栽培于庭園。 2.生于林下、路邊及宅旁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8月花期采集,去雜質(zhì),曬干或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花略呈顆粒狀圓球形,直徑約6mm,棕黃色或淡黃褐色,具短梗 。短;坑1枚苞片及2枚小苞片,苞片線形;ū黄5,卵形或橢圓形,長3-4mm,雄蕊8-10,有時脫落,心皮8-10枚。有時可見頂彎稍反曲的短小柱頭。體輕質(zhì)柔韌。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甘;平 |
歸經(jīng) | 心;腎經(jīng) |
功效 | 化痰開竅 |
功效分類 | 補(bǔ)益藥 |
主治 | 痰濕上蒙;健忘;嗜睡;耳目不聰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1-3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本經(jīng)》:主水脹,疝瘕,痹;熨除癰腫。 2.《別錄》:療胸中邪氣,水腫,痿痹,腹?jié)M洪直,疏五臟,散水氣。 3.《藥性論》:能瀉十種水;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腫處外薄之瘥。 4.《日華子本草》:通大小腸,瀉蠱毒,墮胎,腫毒,敷惡瘡。 5.《醫(yī)林纂要》:磨涂瘡癬,殺蟲。 6.《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黃疸。 7.《本草圖經(jīng)》:主人心惛塞,多忘喜誤('誤'一作'臥')。取花陰干百日,搗末,日暮酒服方寸匕。 |
考證 | 出自《本草圖經(jīng)》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los Phytolacc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 van Houtt.」 2.Phytolacca americana L.[P.Decandra L.] |
科屬分類 | 商陸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