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jie gu mu ye |
英文名 | Leaf of Willianms Elder |
藥材基原 | 為忍冬科植物接骨木、毛接骨木和西洋接骨木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1.接骨木 薄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dá)6m。老枝有皮孔,賄民淡黃棕色。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小葉2-3對,有時僅1對或多達(dá)5對,托葉狹帶形或退化成帶藍(lán)色的突起;側(cè)生小葉片卵圓形、狹橢圓形至倒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1.2-7cm,先端尖,漸尖至尾尖,基部楔形形或圓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基部或中部以下具1至數(shù)枚腺齒,最下一對小葉有時具長0.5cm的柄,頂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楔形,具長約2cm的柄,揉碎后有臭氣;ㄅc葉同出,圓錐聚傘花序頂生,長5-11cm,寬4-14cm;具總花梗,花序分枝多成直角開展;花小而密;萼筒杯狀,長約1mm,萼齒三角狀披針形,稍短于萼筒;花垸蕾時帶粉紅色,開后白色或淡黃色,花冠輻狀,裂片5,長約2mm;雄蕊與花冠裂片等長,花藥黃色;子房3室,花柱短,柱頭3裂。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3-5mm,黑紫色或紅色;分核2-3顆,卵形至橢圓形,長2.5-3.5mm,略有皺紋;ㄆ4-5月,果期9-10月。 2.毛接骨木 本種與接骨木的區(qū)別是: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有小葉片2-3對,小葉片主脈及側(cè)的基部被明顯的長硬毛,小葉柄、葉軸及幼枝被黃色長硬毛;花序軸除被短柔毛外還夾雜著長硬毛。 3.西洋接骨木 本種與接骨木的區(qū)別是:枝具明顯凸起的圓形皮孔;髓部發(fā)達(dá),白色。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1-3對,通常2對。果實亮黑色。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活血;舒筋;止痛;利濕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瘀藥;利水藥 |
主治 | 跌打骨折;筋骨疼痛;風(fēng)濕疼痛;痛風(fēng);腳氣;燙火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跌傷骨折: 鮮接骨木葉一握,黃枝子五錢,和者酒或紅糟搗爛敷貼。(《福建民間草藥》)②治打撲損傷及閃肭骨節(jié): 接骨草葉,不以多少,搗爛,鋪罨患處。(《履巉巖本草》)③治腳氣濕痹,偏癱: 接骨木葉、金銀花藤葉各適量,煎水趁熱熏洗。(江西《草藥手冊》)④治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扭腰岔氣,大骨節(jié)病: 接骨木莖葉適量,煎水熏洗。 (《吉林中草藥》)⑤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痛風(fēng): 接骨木莖葉四兩,鮮豆腐四兩。加水及黃酒燉服。(《吉林中草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本草拾遺》:主瘧。小兒服三葉,大人服七葉,并生搗絞汁服,得吐為度。 2.《分類草藥性》:包傷痕。 3.《吉林中草藥》:祛風(fēng),活血行瘀,止痛,利尿。治腎炎水腫,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跌撲骨折。 |
考證 |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sambuci williamsi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S. williamsii Hance var. miquelii (Nakai) Y. C. Tang S. nigra L. |
科屬分類 | 忍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