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馬胖草 |
漢語拼音 | xiao zhang m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禾本科植物小獐毛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獐毛 多年生低矮草本。具向四周伸展的匍匐枝。稈直立或傾斜,高5-25cm,花序以下粗糙或被毛,節(jié)上通常無毛或可被柔毛,基部密生鱗片狀葉,且自基部多分枝。葉鞘多聚于稈基,無毛,長于或短于節(jié)間,鞘內有時具分枝;葉舌很短,其上有1圈纖毛;葉片狹線形,尖硬,長0.5-6cm,寬約1.5mm,扁平或內卷如針狀;無毛。圓錐花序穗狀,長2-7cm,寬3-5mm,分枝單生,彼此疏離而不重疊;小穗長2-4mm,含(2-)4-8小花,在穗軸上明顯排成整齊的2行;穎卵形,具膜質邊緣,并疏生少量纖毛,脊上粗糙,第1穎長1-2mm,第2穎長1.5-2.5mm;外停卵形,具5-9脈,先端尖,邊緣膜質而具纖毛,尤以基部兩側的毛較長而密,第1外稃長1.5-3mm,內稃等長于外稃,先端截平或具缺刻,脊上具微纖毛;雄蕊3,花藥長約1.5mm;子房無毛,花柱2,柱頭羽毛狀,頂生。穎果卵形至長圓形。花、果期5-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肅和新疆。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常生長于鹽堿地和沙灘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小獐毛(Aeluropus littoralis)富含鐵、鈣、鎂。鉀和鈉等無機元素。氣生部分含有較高的蛋白質(protein)和脂肪(fat)等。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淡;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尿;退黃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利尿藥;退黃藥 |
主治 | 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膽囊炎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30-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eluropus pungens(M.Bieb.)C.Koch[Poa pungens M.Bieb.;Aeluropus littoralis auct.non Pard.] |
科屬分類 | 禾本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