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金雀梅、小毛氈苔、天地花、地紅花。
|
漢語拼音 |
di zhan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Spathulate Sundew
|
藥材基原 |
為茅膏菜科植物匙葉茅膏菜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匙葉茅膏菜 多年生草本。莖短縮,不具球莖。葉皆基生,鑲嵌式排列成蓮座狀,緊貼地面;葉柄扁平,自下向上漸擴大;托葉膜質(zhì),淡紅色,長4-6mm,通常3裂,中間裂片再作2-3淺或深裂;葉片匙形,長1-2cm,寬2-5mm,葉緣腺毛長達5mm,紫紅色,葉上面腺毛較短。螺狀聚傘花序1-2,自葉叢抽出,長4-16cm,花序柄、花柄及花萼均被細柔毛狀頭狀腺毛;苞片鉆形,長約2mm;花萼5,鐘形,宿存;花瓣5,倒卵形,長約2mm,紫紅色;雄蕊5,長約2mm;子房橢圓形,花柱3,每柱2裂達基部,宿存。蒴果倒三角形,內(nèi)卷,熟時3裂。種子多而小,卵形或橢圓形,黑色,具蜂房格狀脈紋;、果期3-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福建、廣東、臺灣。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陰濕斜坡和巖石間灌叢或草叢中,以及濕地水溝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采收,洗凈泥土,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卷團狀。莖極短縮,基部常有細長的須狀根,頂端有殘留的花莖。葉基生,呈鑲嵌式重疊,葉片展平后匙形,長1-2cm,寬2-5mm,基部漸窄葉緣具有密集而稍長的紫紅色腺毛,長約5mm,葉上面腺毛較短,下面幾無毛;無明顯的葉柄;ㄇo長10-15cm,花多脫落。氣微,味稍苦。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寒
|
歸經(jīng) |
心;肺;胃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咽;涼血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涼血藥
|
主治 |
感冒;肺癰;咳嗽;口渴;吐血;咯血;喉蛾;疔瘡;淋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泉州本草》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rosera spathulata Labill.
|
科屬分類 |
茅膏菜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