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li zhi ye |
英文名 | Litchi leaf, Lychee leaf |
藥材基原 | 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荔枝 常綠喬木,高10-15m。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10-25cm,或過之;小葉2或3對,少4對,小葉柄長7-8mm,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6-15cm,寬2-4cm,先端驟尖或尾狀短漸尖,全緣,無毛,薄革質(zhì)或革質(zhì)。圓錐花序頂生,闊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淺杯狀,深5裂,被金黃色短絨毛;花瓣5,基部內(nèi)側(cè)有闊而生厚毛的鱗片;雄蕊6-7,有時8,花絲長約4mm;子房密被小瘤體和硬毛。果卵圓形至近球形,長2-35cm,成熟時通常暗紅色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zhì)假種皮包裹;ㄆ诖杭荆谙募。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廣東和福建南部、臺灣、栽培最盛。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涼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 |
功效 | 除濕解毒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 |
主治 | 爛瘡;濕疹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浸水?dāng)?shù)日,貼爛腳。 2.《泉州本草》:治耳后潰瘍,曬干,燒存性,研末調(diào)茶油,抹患處。 |
考證 | 出自《嶺南采藥錄》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tchi chinensis Sonn. |
科屬分類 | 無患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