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gao shan da ji |
英文名 | mountain Euphorbia |
藥材基原 | 為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高山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5-10cm。上部被白色卷曲微柔毛;莖基部被膜質(zhì)鱗片;自基部分枝,分枝鋪散或上升。葉互生;柄極短;葉 片橢圓形或倒卵形,綠色帶紫,長0.5-1.2cm,寬0.3-0.7cm,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楔形;花序基部的葉3-4枚輪生,菱狀圓形或倒卵形,長0.5-0.8cm,寬0.3-0.8cm?偘肭驙睿幌袤w5枚,橫長圓形,花柱基部連合,先端多少頭狀而全緣。蒴果球形,直徑約3mm,具細(xì)顆粒;種子光滑,種阜凸起。花果期5-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500-5400m的高山草甸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甘;性寒 |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
功效 | 祛濕;止癢;生肌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 |
主治 | 癬疾;黃水瘡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入藥,用于止血、止痛、生肌。 |
考證 | 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
科屬分類 | 大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