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骨筋草、嚇唬草。 |
漢語拼音 | an tai y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酢漿草科植物無柄感應(yīng)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無柄感應(yīng)草 多年生常綠小草本,高可達12cm。莖圓柱形,褐色,被棕黃色細柔毛。葉為偶數(shù)羽狀復葉,綠黃色,聚生于莖頂,當觸及時,葉柄及小葉像含羞草一樣垂閉,小葉對生,長圓形,歪斜,長0.5-lcm,寬0.3-0.8cm,先端凸尖,基部截形,羽狀脈在葉背面明顯隆起,全緣。小時柄極短,總柄被疏毛,上面具一縱溝。傘形花序叢生于梢部,梗長2.5-5.5cm,被黃色茸毛,花小,黃色,果為長橢圓形的蒴果。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1600m的疏林、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節(jié)采集,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澀;溫;有小毒 |
歸經(jīng) | 脾;腎經(jīng) |
功效 | 溫脾安胎;益氣升提 |
功效分類 | 溫脾安胎藥;益氣升提藥 |
主治 | 胎動不安;脾臟腫大;內(nèi)臟出血;脫肛;子宮脫垂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3g。外用:適量,煎湯洗。 |
用藥禁忌 | 《云南中草藥》:“忌酸冷。”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 |
科屬分類 | 酢漿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