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粗糠藤
|
漢語拼音 |
xi mu to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毛茛科植物莓葉鐵線蓮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莓葉鐵線蓮,木質(zhì)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皺紋,被開展的淡灰黃色柔毛。葉對生,三出復葉;葉柄長6-8cm,實習期被柔毛;小葉片卵圓部圓形或淺心形,上部2、3的邊緣有粗鈍鋸齒,下部叢緣,其出弧形主脈3-5條,下面主脈及側(cè)脈均隆起,兩面被淡灰黃色柔毛,下部有一對線狀披針形包片,長1.5cm;萼片4,長方橢圓一菜,長約1.5cm;寬4-7mm,下部靠合成管狀,先端微反卷,直徑約1.5cm,外面及邊緣密被淡灰黃色柔毛,內(nèi)面僅反卷的先端被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shù),長1.5-1.7cm,花絲線形,基部有稀疏短柔秘,上部被長柔毛,長度超過工人階級藥,花藥長方橢圓形,長約2mmm,無毛;心皮多數(shù),被絹狀毛,花柱基部被長柔毛,上部毛短。瘦果扁平,宿存花柱羽毛狀,長3-3.5cm;ㄆ11月至翌年1月,果期2-3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新疆。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邊、小河邊、路旁或林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四季均可采,去粗皮,曬干。用時切段或切片。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莖枝呈圓柱形,稍扭曲。除去粗皮者淡棕黃色,并可見分枝基部存在甘質(zhì)中膜質(zhì)鱗片,節(jié)稍膨大,質(zhì)堅,斷面木部占大部分,必管孔較大。氣微,味微苦辛。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淡;微 辛;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利尿;祛瘀通絡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利尿藥;祛瘀通絡藥
|
主治 |
瘡癰癤腫;乳腺炎;水腫;小便不利;癃閉;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他: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外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ulis Clematidis Rubifol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lematis sibirica(L.)Mill.[Atragene sibirica L.;Clematis alpina (L.)Mill.subsp.sibirica Kuntze]
|
科屬分類 |
毛茛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