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片劑 |
藥物組成 | 朱砂80g,橘紅40g,川貝母40g,膽南星30g,前胡30g,玄參30g,清半夏30g,大青葉30g,關(guān)木通30g,桔梗30g,荊芥穗30g,羌活30g,西河柳30g,地黃30g,枳殼(炒)30g,赤芍30g,鉤藤30g,葛根20g,牛蒡子20g,天麻20g,甘草20g,防風20g,冰片10g,水牛角濃縮粉10g,羚羊角粉5g,薄荷腦0.1g。 |
加減 | |
功效 | 祛風化痰,清熱解毒。 |
主治 | 用于感冒風熱,痰火內(nèi)盛,發(fā)熱頭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嘔吐,高熱驚風。 |
制備方法 | 除薄荷腦外,冰片粉碎成細粉,朱砂水飛成極細粉;川貝母、天麻、膽南星粉碎成細粉;與羚羊角粉、水牛角濃縮粉、朱砂粉末配研,過篩,混勻;荊芥穗、橘紅、羌活、前胡提取揮發(fā)油,藥渣與其余甘草等14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3小時,第2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將上述混合粉末及輔料適量加入濃縮膏中,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制成顆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腦及荊芥穗等揮發(fā)油,混勻,壓片,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片重0.3g,周歲每次2片,周歲以下酌減,日3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取重量差異項下的本品,研細,取細粉約0.5g,精密稱定,置250ml錐形瓶中,加硫酸25ml,硝酸鉀2g,加熱使成乳白色,放冷,加水50ml,滴加l%高錳酸鉀溶液至顯粉紅色,再滴加2%硫酸亞鐵溶液至紅色消失后,加硫酸鐵銨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銨滴定液(0.lmol/L)滴定。每1ml硫氰酸銨滴定液(0.lmol/L)相當于11.63mg的硫化汞(HgS)。本品每片含朱砂以硫化汞(HgS)計,應(yīng)為48-58mg。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暗紅色的片;氣辛,味苦。應(yīng)符合片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取本品4片,研細,加乙醚10ml,研磨溶解,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冰片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苯-醋酸乙酯(9:4: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