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口服液 |
藥物組成 | 化橘紅66g,陳皮44g,法半夏33g,茯苓44g,款冬花22g,甘草22g,瓜蔞皮44g,紫菀33g,麥冬44g,知母22g,桔梗33g,地黃44g,石膏44g,苦杏仁(去皮炒)44g,紫蘇子(炒)33g。 |
加減 | |
功效 | 清肺,止咳,化痰。 |
主治 | 用于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滿氣短,咽干喉癢。用于治療普通風寒感冒所致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等癥。 |
制備方法 | 石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化橘紅、陳皮、款冬花、苦杏仁4味用水蒸氣蒸餾,收集蒸餾液250ml;蒸餾器內(nèi)藥液濾過,濾液加乙醇使含醇量達到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備用;其余法半夏等10味,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勻,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依法滲漉,收集漉液2700ml,與上述備用液合并,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與石膏水煎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1.06(50℃)。加入蔗糖80g,煮沸,靜置24小時,濾過,加入羥苯乙酯0.3g、苯甲酸0.5g(兩者先用適量熱水溶解)及蒸餾液,加水調(diào)整總量至950ml,攪勻,冷藏48小時,取上清液,灌封,滅菌,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支10ml,每次10ml,日2-3次口服;兒童用量遵醫(yī)囑。 |
用藥禁忌 | 忌食辛辣油膩。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止咳,祛痰。 1.止咳:止咳橘紅口服液8.6g/kg、4.3g/kg。2.2g/kg分別灌胃小鼠,一小時后觀察咳嗽潛伏期和咳嗽次數(shù)。與生理鹽水組比較,不同劑量均可明顯延長咳嗽潛伏期,減少咳嗽次數(shù),有效率分別是67.5%和58%。 2. 祛痰。止咳橘紅口服液有明顯地抑制支氣管分泌液的作用。 |
毒性試驗 | 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72ml/kg。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棕黑色的液體;氣香,味甜、微苦。相對密度應(yīng)為1.05-1.15。pH值應(yīng)為4.5-6.0。其他應(yīng)符合合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1)取本品2ml,加草酸銨試液1ml,即生成白色沉淀,分離沉淀,所得沉淀不溶于醋酸,但溶于鹽酸。 (2)取本品40ml,加鹽酸3ml,置水浴中加熱1小時,放冷,加乙醚30ml振搖提取,分取乙醚液,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麥冬照藥材2g,加水煎煮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4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20ml,加鹽酸3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加氯仿振搖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氯訪提取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北京同仁堂制藥廠(北京市)(郵編I00051)。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