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遼寧中醫(yī)雜志1989,(6):18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生地黃15-30g,丹皮12g,白鮮皮12g,生石膏15-30g,知母10g,荊芥12g,防風(fēng)12g,金銀花15g,苦參12g,蛇床子12g,白蒺藜15-30g,仙鶴草30g,甘草6g。 |
加減 | 伴腹痛腹瀉加白芍15-30g;伴胸部憋悶加徐長卿15g,或麻黃6g;伴瘙癢心煩加酸棗仁15g,或夜交藤30g。 |
功效 | |
主治 | 急性蕁麻疹。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急性蕁麻疹70例,將患者分為兩組,中藥組40例中,男14例,女26例;年齡8-50歲,平均20歲;發(fā)病3-5日16例,5-10日15例,10-30日9例。西藥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齡8-45歲,平均17歲;發(fā)病3-5日13例,5-10日10例,10-30日7例。西藥組常規(guī)用賽庚啶2mg或撲爾敏8mg,1日3次,維生素C0.1g,1日3次,10日為1療程。伴腹痛腹瀉加654-210mg,1日3次;伴胸部憋悶加氨茶堿0.1g,1日3次。結(jié)果:成批風(fēng)團(tuán)全部消退、瘙癢癥狀消失為顯效,中藥組中有35例,占87.5%;風(fēng)團(tuán)數(shù)目減少,瘙癢基本緩解為好轉(zhuǎn),中藥組有4例,占10%;癥狀無改變?yōu)闊o效,中藥組有1例,占2.5%;中藥組總有效率為97.5%;西藥組總有效率為93.3%。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