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大黃、附子、干姜、人參、甘草。 |
加減 | |
功效 | 溫補脾陽,攻下冷積。 |
主治 | 脾陽不足之虛寒型便秘,或久痢赤白,腹痛,手足不溫等癥。用于治療腎功能不全腎病,消化道潰瘍,口腔潰瘍,尿毒癥,幽門梗阻,脾胃虛寒便秘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陽明腑實證及陰虛便秘不宜用。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有防治腎功能不全,強心,瀉下,抗炎、抗菌,促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等作用。 1.防治腎功能不全:在以腺嘌呤誘發(fā)大鼠慢性腎功能不全的同時,口服溫脾湯3日或6日,可使大鼠半數(shù)存活時間較腺嘌呤對照組延長10日左右;同時當(dāng)腺嘌呤對照組大鼠全部死亡時,用藥組仍有1/3的大鼠存活,具有明顯降低血中尿素氮、甲基胍和胍基琥珀酸等毒物,改善尿毒癥的作用。 2.強心:有強心擴冠作用。附子煎劑對離體蛙心有明顯的強心作用.干姜能興奮心臟及中樞、促進血液循環(huán)。 3.瀉下:大黃有瀉下與利尿作用。溫脾湯能縮短脾胃虛寒型便秘小鼠的排便時間。 4.抗炎、抗菌:大黃、附子、甘草有抗炎作用,大黃在體外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5.促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的作用;附子煎劑能增加大鼠尿中17-酮類甾醇的排泄。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