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yǔ)拼音 | Juan mao ju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掃日勞貢瓦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絹毛菊的全草。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絹毛菊 Siriseris gillii(S.Moore)Stebb.
多年生草本。根長(zhǎng)圓錐形。莖直立而短,高15~30cm。葉披針形,在高大植株中長(zhǎng)可達(dá)10cm,寬可達(dá)2.5cm,但在短小植株中,長(zhǎng)僅2cm,寬2~3mm,葉先端急尖,基部下延為葉柄,邊緣羽狀裂或具鋸齒。頭狀花序,密集于莖端成圓柱形,通常有棕色長(zhǎng)柔色;總苞片長(zhǎng)9~14mm,外層總苞片2枚,線形,內(nèi)層總苞片4枚;花全部舌狀,舌片黃色而基部帶黑色,舌片先端5齒裂,簡(jiǎn)部長(zhǎng)3.5~6mm。瘦果長(zhǎng)圓形,冠毛基部草黃色或近白色,長(zhǎng)11~12mm;、果期7~9月。
多生于高山草地。分布于陜西、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7~9月采收,陰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極苦,性原。效鈍、輕、糙。
|
功效 | 療傷,接骨,燥協(xié)日烏素,清熱,解毒,止刺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