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年土巴
|
漢語拼音 | SANHUAJUANMAOJU
|
拉丁名 | Soroseris umbrella(Franch.)Stebb.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傘花絹毛菊的干燥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具木質(zhì)主根,莖極短縮或可高達5cm,具退化的鱗片狀葉外,外圍葉片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5cm,頂端鈍圓,邊緣疏具細齒,脈紫色。葉柄長3~7cm,扁而基部稍擴大。頭狀花序密集于莖端成頭狀,具總梗,總根長1~2.5cm,總苞長約1.5cm,外層總苞片2~4枚,線形至披針形,內(nèi)層總苞片約15~20枚,通常在中間部分生黑色柔毛,具15~40朵花,花冠全長約17mm,黃色,管部長約7mm。瘦果長圓形,長約5mm,橫切面近棱形,具約12條粗多細相間的肋;冠毛白色或帶淡黃色或帶淡粉紅色,長約10cm,粗細相若。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藏、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400~3900m的高山草地或石坡。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果期7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7月采集全草,洗凈泥土,晾干,備用。
|
藥用部位 | 以干燥全草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根圓柱形,褐色,質(zhì)硬而脆,地上部分皺縮成團,莖短,中空,具退化的鱗片狀葉,完整葉片展開后,呈寬卵形至卵狀橢圓形,淡綠色,葉脈紫黑色,邊緣稀具細齒,葉柄扁而基部稍擴大。頭狀花序密集于莖端,具總梗,總苞片兩層,內(nèi)層總苞片在中間部分生黑色柔毛,花冠黃色。瘦果長圓形,冠毛淡黃色。氣微,味微苦。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散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藏醫(yī)百科全書》: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疣、皮膚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6~9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胡兀鷲食管、傘花絹毛菊、短穗兔耳草、黃花杜鵑葉、藏木香。以上五味再加“亞如嘎!薄⑿∶桌、牛黃、肉托果、紅耳鼠兔糞膏、硼砂、堿花、丁香。共研細粉。白糖為引服用。每日3次,每次1.5~3g。治胸部灼痛,吐酸,胃不納食,肝區(qū)作痛。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年土巴治皮膚病、瘊子。本品生長在高山;S色,鋪貼地面,老時長出似牛口腔刺狀的水泡者,即為本品,本品《晶珠本草》漢文本未定何物,在附錄中指出,此名可能是牻牛兒苗科的小熏倒牛Biebersteinia odora Steph. ex Fisch.。據(jù)楊競生先生考證年土巴應為本品!恫貪h大辭典》所注雪蓮花、翻白菜等與藏本草描述相差甚遠,實為誤收,可能為某地的用藥習慣。
|
藥物應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