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Cang er cao
|
維藥名 | 補都西哈克 歐提
|
別名 | 來斯克,阿扎奴德 都比、卡西《藥物之園》。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ir.exWidder的葉和莖。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參見“蒼耳子”條。附:蒼耳Xanthium sibiricum Pair.ex Widder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被白色短毛。主根紡錘形,土黃色。莖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圓柱形,直徑4~10mm。單葉互生,葉柄長3~11cm;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心形,長5~10cm,寬4~9cm,兩面被貼生的糙伏毛;基出三脈。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單件,雌雄同株;雄花序球形,苞片1列,花托長圓形,花管狀,無端5裂,雄蕊5,花藥近于分離,花絲連合,有退化雌蕊,花柱細小,密生柔毛;雌花序橢圓形,總苞片2~3列,外列總苞片10或更多,內(nèi)列總苞片2,卵形或橢圓形,結(jié)合成1個囊狀體,先端具2喙,含小花2,無花冠,子房下位,卵形,2室,柱頭2深裂。成熟的具瘦果的總苞變堅硬,卵形或橢圓形,連同喙部長12~15mm,寬4~7mm,外面有疏生的具鉤的刺,刺極細而直,長1~1.5mm,基部被柔毛,常有腺點,或全部無毛;喙堅硬錐形,上端略呈鐮刀狀,長1.5~2.5mm,常不等長,少有結(jié)合而呈1個喙。瘦果2,紡錘形,包在有刺的總苞內(nèi);ㄆ7~10月,果期8~11月。
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坡、路邊、田邊。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區(qū)。
|
栽培與養(yǎng)殖 | 參見“蒼耳子”條。附: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稍濕潤氣候。以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4月按行株距45cm×45cm開穴,穴深6~8cm,每穴播種子8粒左右,覆土,稍加鎮(zhèn)壓,澆水。育苗移栽法:3~4月育苗,播種后待苗高10cm左右移栽,每穴3~4株。
田間管理 苗高10cm時間苗,補苗,每穴留苗2~3株。每年松土除草2~3次,結(jié)合追施人糞尿或尿素。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菜青蟲、蒼耳蟲、地老虎等為害。
|
采收加工 | 夏季割下全株,鮮用,或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級干熱,無毒。
《藥物之園》:“一級末干熱。”
|
功效 | 生干生熱,溫肺止咳,開通鼻竅,消炎退腫,祛風止痛,赤膚生輝。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3~10g。外用;適量?扇藴珓⑻菨{,敷劑、洗劑、傷粉、軟膏、搽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
附方 |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藥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77.1070 |
維藥名出處 | 《藥物之園》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網(wǎng)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nèi)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