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藥 >> 正文:檳榔 -維藥福排力藥物說明書
    

檳榔

  
漢語拼音
Bing lang
維藥名
福排力
別名
乞失伯兒藝失《回回藥方三十六卷》,普皮力、蘇帕日《藥物之園》。
考證
《注醫(yī)典》載:“檳榔為一種樹的果實,多產(chǎn)于印度,雖然形狀與肉豆蔻相似,但顏色為棕紅;質硬,難打碎。”《拜地依藥書》載:“檳榔為一種與椰子相似的果實!薄端幬镏畧@》載:“檳榔為生長在印度、南印度(代坎)和孟加拉等地的一種樹。樹粗1~2拃,樹高約十尺,它與椰子樹和蜜棗一樣樹頂分枝,但比它們長的矮,葉小而細;果實與蜜棗樹一樣一柄多果,果實未成熟時色藍,成熟時色紅,干時色黑!币陨暇S吾爾醫(yī)本草所述特征,均與維吾爾醫(yī)今用檳榔原植物相符。
中藥材基原
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種子。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檳榔Areca catechu L· 喬木,高10~18m。不分枝,葉脫落后形成明顯的環(huán)紋。羽狀復葉,叢生于莖頂端,長1.3~2m,光滑,葉軸三棱形;小葉片披針狀線形或線形,長30~70cm,寬2.5~6cm,基部較狹,頂端小葉愈合,有不規(guī)則分裂;ㄐ蛑谧钕乱蝗~的基部,有佛焰苞狀大苞片,長倒卵形,長達40cm,光滑,花序多分枝;花單性同株;雄花小,多數(shù),無柄,緊貼分枝上部,通常單生,很少對生,萼片3,厚而細小,花瓣3,卵狀長圓形,長5~6mm,雄蕊6,花絲短小,退化雌蕊3,絲狀;雌花較大而少,無便,著生于花序軸或分枝基部,萼片3,長圓狀卵形,長12~15mm。堅果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6cm,花萼和花瓣宿存,熟時紅色。每年兩次開花,花期3~8月,冬花不結果;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原產(chǎn)來西亞。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有栽培。
栽培與養(yǎng)殖
采收加工
11~12月將采下的青果,煮沸4h,烘12h即得榔干。3~6月采收成熟果實,曬3~4d,捶破或用刀剖開取出種子,曬干。亦有經(jīng)水煮,熏烘7~10d,待干后剝去果皮,取出種子,烘干,稱為榔玉。
藥材鑒別
種子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鈍圓,基部平寬,高1.5~3cm,基部直徑1.5~3cm。表面淡黃棕色,有稍凹下的淡色網(wǎng)狀紋理,偶附有白色內果皮斑片或果皮纖維,基部中央有凹窩(為珠孔部位),旁有大形淡色種臍。質極度堅硬,切斷面可見大理石樣紋理,系紅棕色的種皮及外胚乳向內錯入于類白色的內胚乳而成;縱剖面珠孔部位內側有空隙,藏有細小干縮的胚。氣微,味微苦、澀。 以個大、體重、質堅、無破裂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棕紫色。①內胚乳碎片眾多,完整的細胞呈不規(guī)則多角形或類方形,胞間層不甚明顯,直徑56~112μm,壁半纖維素,厚6~11μm,有大的類圓形或矩圓形紋孔,直徑8~19μm。②外胚乳細胞類長方形、類多角形或作長條狀,直徑40~72μm,壁厚約8μm,有少數(shù)細小紋孔,胞腔內充滿紅棕色至深棕色物。③種皮石細胞鞋底形、紡錘形或多角形,直徑24~64μm,壁厚5~12μm,紋孔裂縫狀,有的胞腔內充滿淡紅棕色物。此外,偶有其周圍細胞中含團簇狀硅質塊的中果皮纖維及內果皮細胞。 理化鑒別(1)取新磨粉末約0.5g,加水4~5ml及5%硫酸1滴,微熱數(shù)分鐘,濾過。取濾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鉍鉀試液1滴,即現(xiàn)渾濁或沉淀,放置片刻鏡檢,可見紅色四面體小方晶或球狀結晶產(chǎn)生。(檢查檳榔堿)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細粉1g,加水數(shù)滴及乙醚10ml,冷浸提取,提取液濃縮至lml,作為供試液。另以檳榔堿為對照品。取上述兩種溶液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薄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90:10:2)展開,碘化鉍鉀試液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處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化學成分
種子含總生物堿0.3%~0.6%,主要為檳榔堿(arecoline)及少量的檳榔次堿(arecaidin),去甲基檳榔堿(gu-vacoline),去甲基檳榔次堿(guvacine),異去甲基檳榔次堿(isog-uvacine),檳榔副堿(arecolidine),高檳榔堿(homoarecoline)等,均與鞣酸(tannic acid)結合形式存在。還含鞣質約15%,內有右旋兒茶精(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A-l、H-1和B-2以及稱為檳榔鞣質(arecatannin)A  B的兩個系列化合物[1,2,3,4,5]。又含有月桂酸(lauric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酸(ateari acid),油酸(oleic acid)[1,6~8]等。還含氨基酸,主要有脯氨酸(Proline)占15%以上[9]。
藥理作用
1.驅蟲作用  檳榔堿是檳榔驅蟲的有效成分。對豬肉緣蟲的全蟲有麻痹作用,使其癱瘓,療效較高。對牛肉絳蟲僅能麻痹頭節(jié)及未成熟的切片,對孕卵片僅能使之變軟,但不麻痹,故療效低。檳榔對鉤口絳蟲、無鉤口絳蟲及短小線蟲亦有較強的麻痹作用[1]、實驗證明,30%檳榔煎劑40min可使犬短小絳蟲強直乃至死亡。檳榔能使絳蟲體引起弛緩性麻痹,觸之則蟲體伸長而不易斷,所以能把全蟲驅出,檳榔的麻痹作用在于絳蟲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不在肌肉。檳榔對蛔蟲可使之中毒。煎劑對蟯蟲有麻痹作用[2]。
2.抗病原體作用  檳榔水浸液(1:3)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煎劑和水浸劑對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3.興奮膽堿受體  檳榔堿有興奮M膽堿受體的作用,嚼食檳榔可使腸道平滑肌張力升高,增加腸蠕動,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5]。檳榔堿也能興奮N膽堿受體,表現(xiàn)為興奮骨骼肌、神經(jīng)節(jié)與頸動脈體,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亦有擬膽堿作用[6,7]。
4.抗高血壓作用  檳榔能明顯抑制血管緊張肽轉移酶的活性,對血管緊張肽I和Ⅱ的升壓反應產(chǎn)生量效抑制作用[8]。
5.抗癌作用  檳榔對小鼠移植性又氏腹水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9]。
6.其他作用  檳榔乙酸乙酯提取物能使大鼠妊娠子宮產(chǎn)生痙攣[10]。
7.毒性  檳榔有毒,檳榔煎劑給小鼠灌胃的LD50為120g/kg。過量檳榔堿引起流誕,嘔吐,利尿,昏睡及驚厥[11]。
炮制方法
性味
二級干寒。 1.《注醫(yī)典):“三級干寒! 2.《白色宮殿》:“干寒。” 3.《藥物之園》:“二級干寒。伊本 西拿認為三級干寒。藥力與檀香相近。”
功效
清熱燥濕,收斂止瀉,消炎退腫,止帶回精,殺蟲驅蟲。
主治
主治濕熱性或血液質性病癥,腹瀉,牙周炎腫,白帶過多,早泄遺精,腸道生蟲。 1.《注醫(yī)典》:“氣香,食用能爽中,藥力與檀香相近;具有生寒,固澀作用;能消退熱性各種炎腫。亦適應于眼部發(fā)炎的患者;制成敷劑外用,可阻止致病體液流入器官! 2.《拜地依藥書》:“具有涼體、燥濕、制濕作用,藥力與紫檀香相近;制成敷劑外用能消退各種熱性炎腫,強筋補肌,滋補器官;消除口臭,能補心臟,預防眼癢和眼部發(fā)炎;消除口腔糜爛,鞏固牙齒,消除牙齦發(fā)炎! 3.《藥物之園》:“具有固澀,收斂的作用;能阻止異常體液流入患病器官,能限制異常氣體上升侵腦,強筋養(yǎng)肌,燥濕,滋補器官,傷骨復位,能治口腔潰瘍及一切熱性口腔疾病,鞏固牙齒,消除牙齦發(fā)炎和牙齦出血,止腰痛,補心,補胃,止瀉,止汗,緩解熱性疼痛。能通利大便;利尿和通經(jīng)作用比毛甘松和歐纈草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g,驅蟲酌情30~60g。外用:適量,研粉外撒或煎湯含漱?扇朊鄹、散劑。
注意事項
引起胸干燥,導致腎結石、膀胱結石,矯正藥為西黃芪膠。
代用藥
若本品缺貨,可用檀香代。
附方
1.治口腔潰瘍,牙齒松動,牙齦發(fā)炎,牙齦出血及一切熱性口腔疾病 取檳榔適量研細,過羅,制成牙粉外用或取檳榔適量煎湯漱口。 2.治眼角翳肉,眼皮下垂,迎風流淚,眼紅疼痛,眼部瘙癢等眼疾 取檳榔適量研細,過羅,制成眼粉外用。 3.治各種熱性炎腫 取檳榔適量研細,用開水制成敷劑,敷于局部。 4.治大便不暢 取檳榔7g,研細沖服。(1~4方均出自《藥物之園》)。
制劑
買朱尼 蘇帕日 帕克 蜜膏 檳榔5g,檳榔花20g,樹柳實42g,代奧外花20g,其尼亞樹膠120g,砂糖720g。先將檳榔研細,過羅,放入60ml牛乳中,用溫火煮熟,加砂糖煎成融糖漿,離火,再將其他藥物研成細粉,放入黏糖漿中,攪拌制成蜜膏即可。功能燥濕止帶等。主治婦女帶下等。內服,酌情適量。(《阿日甫驗方》)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中國醫(yī)學科院藥物所,等中藥志(第三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4.661
[2]難波恒雄,等.生藥學概論(日),南匯堂,1990:328
[3]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編寫組.中草藥學(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0.1246
[4]Nonaka G,et a1.J.Chem Soc,Chem cornmun,1981,15:781
[5]Nippon Shinyaku Co Ltd C A.1983,99:7685lt
[6]Begum G A,et a1.C A,1991.114:139789e
[7]Kiuchi F,et a1.Chem Pharm Bull,1987,35(7):2 880
[8]Pathak S P,et a1.C A,1955,49:2098c
[9]Kumari H L,et a1.C A,1964,60:8350c
藥理
[1]李儀奎,等.中藥藥理學.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2.211
[2]韓問春,等.中藥研究匯編,東北醫(yī)學圖書出版社,1953.292
[3]曹仁烈,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57,(4):286
[4]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2 525
[5]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檳榔與使君子資料,1955
[6]邢淑華,等.徐州醫(yī)學院學報,1988,8(2):86
[7]邢淑華,等.徐州醫(yī)學院學報,1989,9(4):260
[8]Inokuchi J,et a1. C A、 1986,104:218801z
[9]Iwamoto,et a1.Planta Med,1988,54(5):422
[10]Kumari HL,et aL Indian pharrn,1964,26(10):248
[11]徐北驥,等.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2,11(4):207
維藥名出處
《注醫(yī)黃》
參考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