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窮代爾
|
漢語拼音 | GOUTENG
|
拉丁名 | 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的莖枝。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攀援狀灌木。小枝四棱柱形,褐色,光滑;變態(tài)枝成對或單生于葉腋,呈鉤狀,向下彎曲,光滑無毛。葉對生,紙質(zhì),橢圓形,罕有卵形,長6~11cm,上面光亮,下面稍帶白粉,干后變褐紅色,脈腋有短毛;葉柄短;托葉2深裂,裂片條狀鉆形。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總花梗纖細,中部著生幾枝苞片;花5數(shù);花萼長約2mm,被小粗毛,花冠黃色。長6~7mm,僅裂片外面被粉末狀柔毛;雄蕊生于花冠喉部;子房2室,花柱伸出花冠外。蒴果倒卵狀橢圓形,被疏柔毛;種子兩端有翅。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肅、四川、云南;陜西、廣東、廣西、湖南、福建等省區(qū)。日本也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谷、溪邊或濕潤灌叢中。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花期5~7月,果期10~11月。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春、秋兩季采收有鉤的嫩枝,剪成短段,曬干或蒸后曬干。
|
藥用部位 | 以帶鉤的莖枝入藥。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呈圓柱形或類方形,長短不一;表面紫紅色至紅褐色,微有光澤,有細縱紋。節(jié)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雙鉤),鉤棕紅色至紫紅色,長1.2~2cm,基部寬2~3mm,扁平或稍扁圓,鉤下有托葉脫落后痕跡;也有為單鉤,其對面有一小凸體(系抑發(fā)的鉤)。質(zhì)硬,莖枝斷面有黃白色髓部。無臭,味淡。 粉末鑒別:淡紅棕色;部分顆粒現(xiàn)石綠色熒光,部分現(xiàn)淡灰綠色熒光。韌皮纖維較長,直徑16~42μm,非木化或微木化,孔溝不明顯。具緣紋孔導(dǎo)管直徑約68μm,韌皮薄壁細胞中有草酸鈣砂晶,有時砂晶細胞連接成行。木射線,髓部及木薄壁細胞木化,直徑17~72μm,具多數(shù)圓形單紋孔。此外,可見具單斜紋孔的韌型纖維;有具緣紋孔的纖維管胞和棕黃色表皮細胞及螺紋、網(wǎng)紋、梯紋導(dǎo)管等。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莖和根含鉤藤堿(rhynchophylline,C(22)H(28)O(4)N(2))、異鉤藤堿(isorhyncho-phylline,C(22)H(28)O(4)N(2))、賽雞納堿(corynoxeine,C(22)H(26)O(4)N(2))、異賽雞納堿(isocorynoxeine, C(22)H(2O)0(4)N(2))、毛帽柱木堿(hirsutine,C(22)H(28)O(3)N(2))、去氫毛帽柱木堿(hirsutine,C(22)H(26)O(3)-N(2))、兜花木堿(corynantheine,C(22)H(28)O(3)N(2)),及二氫兜花木堿(dihydrocorynantheine,C(22)-H(16)O(3)N(2))。葉分離出微量的異鉤藤堿。
|
理化性質(zhì) | 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約5g,加80%乙醇300ml,加熱回流20分鐘,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去乙醇,殘留物加1%鹽酸溶液10ml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汞鉀試液1滴,發(fā)生淡黃色沉淀。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中藥劑型 | 丸劑,散劑,湯劑,膏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1.中樞抑制作用:煎劑0.1~0.5g/kg給小鼠腹腔注射,能出現(xiàn)閉目、臥伏、自發(fā)活動減少等鎮(zhèn)靜現(xiàn)象,可持續(xù)3~4小時,并能對抗咖啡因對小鼠的興奮作用,但煎劑1~5g/kg腹腔注射對戊巴比妥并無增強作用,煎劑1g/kg腹腔注射可使部分大鼠的陽性條件破壞,條件反射時間延長,使大腦皮層的興奮降低。 2.降壓作用:煎劑按每公斤體重依次給麻醉狗、兔、貓靜脈注射0.05g、2~3g和6.25g,與鉤藤總堿、鉤藤堿分別給麻醉狗、貓靜脈注射20mg/kg的效果一致,均有持續(xù)3~4小時以上的降壓作用。以煎劑對兔的降壓作用進行比較,莖枝與鉤的作用相差不大,兩者總堿含量與所含生物堿種類基本相似,但莖枝降壓維持時間較鉤短,老枝作用微弱,不宜入藥。煎劑煮沸20分鐘以上,其降壓成分部分被破壞,故應(yīng)后下。試驗表明鉤藤堿和總堿降壓作用可能與中樞有關(guān)。并具有與利血平相似的交感神經(jīng)阻滯作用。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毒性:煎劑、鉤藤堿和鉤藤總堿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29g/kg、162.3mg/kg與144.2mg/kg,中毒時活動減少,全身無力;煎劑每日10g/kg分二次給兔灌服10天,鉤藤總堿以50mg/kg給大鼠灌胃14天,均未見毒性癥狀與內(nèi)臟病理形態(tài)的變化;鉤藤總堿按每公斤50mg分別給幼大鼠灌服二月,低劑量組對生長、發(fā)育,肝、腎功能及血象均無明顯影響,而高劑量組的致死動物心、肝、腎均呈明顯的病理變化,因此大劑量或長期服用時,應(yīng)注意肝腎功能的檢查。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犬,小鼠,兔,貓。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方一:四味勇猛舵手丸:長嘴訶子尖、巴豆、西日堪札,錫金大戟、鉤藤、骨碎補,唐古特烏頭。
方二:十味舵手膏:大戟,錫金大戟,訶子,大黃,藍花參,高原大戟,西日堪札,巴豆,蓖麻子,神黃豆,鉤藤,骨碎補,唐古特烏頭。
方三:十一味硇砂散:硇砂,扁葉珊瑚盤,金色訶子,鐵棒錘,唐古特烏頭,紅烏頭,鉤藤,貫眾,水柏枝,烏奴龍膽,高山龍膽。方四:訶子,紅耳鼠兔糞膏,波棱瓜子,鉤藤,“巴保色!,馬錢子,川木香,唐古特烏頭,紅烏頭,黃烏頭,止瀉木子,短管兔耳草,金腰子,烏奴龍膽,貫眾,瓦韋,水柏枝,唐古特青蘭,重晶石,珊瑚,松兒石,珍珠,銀珠,麝香,牛黃,哇夏嘎,獐牙菜,鈣質(zhì)結(jié)核,香旱芹,馬兜鈴,黃牛或水牛角,白檀香,紫檀香,乳香,草決明,黃葵子,木棉花絲,木棉花瓣,木棉花萼,石灰華,紅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未進食的人犬馬三者的胎糞,石榴子,白糖。
|
藥性 | 味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解毒熱。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用于中毒癥。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每服1~2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方一:四味勇猛舵手丸:長嘴訶子尖(略煨)、巴豆(去皮、心、麥粉一包裹,置熱灰中煨,待麥粉熟即成)、西日堪札(熱酥油中浸)、錫金大戟(去皮、筋、拌入青稞中炒熟即可)、鉤藤、骨碎補、唐古特烏頭各等分。共研細粉,水泛為丸,酌情內(nèi)服。本方瀉治一切中毒癥,但藥性銳利猛烈,適用于體壯邪實之一切疾病。 方二:十味舵手膏:大戟、錫金大戟、訶子、大黃、藍花參、高原大戟、西日堪札、巴豆、蓖麻子、神黃豆、鉤藤、骨碎補、唐古特烏頭。加水熬成硬膏內(nèi)服。用于一切中毒癥,本方藥性溫和,藥力不疾不徐,服后無嘔吐等反應(yīng),亦不致引起風(fēng)動,無傷元氣。 方三:十一味硇砂散:硇砂、扁葉珊瑚盤、金色訶子、鐵棒錘、唐古特烏頭、紅烏頭、鉤藤、貫眾、水柏枝、烏奴龍膽、高山龍膽。主治內(nèi)毒引起的喉阻塞。 方四:訶子、紅耳鼠兔糞膏、波棱瓜子、鉤藤、“巴保色!薄馬錢子、川木香、唐古特烏頭、紅烏頭、黃烏頭、止瀉木子、短管兔耳草、金腰子、烏奴龍膽、貫眾、瓦韋、水柏枝、唐古特青蘭、重晶石、珊瑚、松兒石、珍珠、銀珠、麝香、牛黃、哇夏嘎、獐牙菜、鈣質(zhì)結(jié)核、香旱芹、馬兜鈴、黃;蛩=恰滋聪、紫檀香、乳香、草決明、黃葵子、木棉花絲、木棉花瓣、木棉花萼、石灰華、紅花、丁香、肉豆蔻、小豆蔻、草果、未進食的人犬馬三者的胎糞、石榴子,白糖為引。主治配合毒、變化毒,以及其他中毒癥。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據(jù)《晶珠本草》記載:窮代爾有清解毒熱之效。分白、紫兩種,白色種產(chǎn)于門隅,紫色種藏地到處都產(chǎn),兩種窮代爾味均苦,略有不同。《如意寶樹》記載:窮代爾清毒熱。讓鈞多吉指出:白、紫窮代爾均解毒!侗扔髡摗分杏涊d:白窮代爾狀如公雞距,紫窮代爾狀如蜷曲的烏鴉爪。 據(jù)上述記載的二種白、紫窮代爾的形態(tài)特點經(jīng)查對,實指茜草科鉤藤屬(Uncaria Schre-ber)多種植物的一種。該屬的鉤刺,在枝條上呈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不育花序梗),或在同株上僅一側(cè)有鉤,另一側(cè)為突起的疤痕(抑發(fā)的鉤);前者即所謂的狀如蜷曲烏鴉爪的紫鉤藤,后者為狀如公雞距的白鉤藤。所以,《晶珠本草》記載中的兩種鉤形,往往在同一株植物上的不同枝條上出現(xiàn),二者應(yīng)予合并。本節(jié)即按此考征收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常見的同屬植物攀枝鉤藤Uncaria scandens (Sm.) Hutch.、毛鉤藤u. hirsuta Havil.、大葉鉤藤U. macrophylla Wall.等可作本品入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