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眼中SCI論文審稿的重點是哪個部分
1. 通常來說,作者把稿件投到雜志社后,雜志社的編輯或執(zhí)行編輯會對稿件進行初步的評估,來篩選出質量好的或適合的稿件。若你的文章很快被雜志社拒了,那就是沒有被送出外審。若稿件通過了最初的評估, 就可以被送出外審了。
建議:文章第一印象比較重要,比如需要使用合適的格式;必須過語言關。在SCI寫作中,語言的正確表達需要我們做好哪些內容呢?
一是表達清楚而簡練,用最少的文字說明盡可能多的問題,是一篇高質量論文必不可少的條件。為了使文章精練,必須把啰嗦、重復的地方,改為精練、簡潔的文字;
二是文字表達的準確性。為了語言的準確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話,改為準確的文字;
三是語言的可讀性,為了語言的可讀性,要把平淡的改為鮮明,把拗口的改為流暢,把刻板的改為生動,把隱晦的改為明快,把含混、籠統(tǒng)的改為清晰、具體。但是,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對論文的語言進行修改呢?
為了使語言準確、簡潔、生動,不能不錘煉字句,而錘煉字句,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對語言的錘煉加工,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所以錘煉不能脫離內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詞,追求華麗。這是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明確的。
2. 然后執(zhí)行主編會把稿件分配給相應的副主編。副主編的工作就是根據(jù)稿件的內容找相應的審稿人,然后根據(jù)所有審稿人的意見給執(zhí)行主編提供稿件是否接收的意見。副主編的意見很重要,通常,執(zhí)行主編根據(jù)該意見通知作者是否接收稿件。
其實說來,找審稿人這一步很關鍵。高水平的雜志都有很全的審稿人數(shù)據(jù)庫或人脈,評審相對快一些。像一些新的 SCI 雜志,在審稿人資源這方面正處于成長完善期,評審就慢多了。一般來說,副主編收到雜志社分配的稿件時,都要邀請 4-5 個相關的審稿人。
建議:若作者在投稿時推薦幾個審稿人的話,就會有助于副主編更快地對處理稿件。即使雜志社沒有要求提供幾個審稿人,大家還是最好主動附上。
如果按熟悉程度和研究同行來分,有四類審稿人。第一類是陌生的同行;第二類是熟悉的同行;第三類是熟悉的非同行;最四類是陌生的非同行。
從學術規(guī)范來說,第三類和第四類屬于非同行,是絕對不能推薦的。但總有那么一些人喜歡推薦第三類作為自己的審稿人,以為這樣手稿容易被接受。這樣做不僅違背了學術規(guī)范,而且主編、編輯們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甚至會從此對他或他課題組的手稿留下極為不好的印象。至于第四類審稿人,不會有人推薦吧。
第二類審稿人屬于可推薦的,但有時也不是很合適。熟悉的同行,可以分為關系好的和關系不好的。送到關系好的熟人手里審稿,可能會網(wǎng)開一面,只是形式上的審查,也不容易指出自己手稿中存在的硬傷;送到關系不好的熟人手里審稿,可能會無情的打擊的,隨便找個理由斃了。推薦這類審稿人應當慎重。
相比之下,第一類審稿人是更加值得推薦的,更加方便的、更加有益于學術規(guī)范。陌生的同行,學術或項目上的利益沖突較低,對一篇文章的評審會更客觀一些,即不會網(wǎng)開一面,也不會無原則的打擊和批評。第一類審稿人很容易找,就推薦自己手稿所引用文獻的作者作為審稿人。當然,這類審稿人的文章和自己的手稿應當在主要內容上越接近越好。如果你通過了這類審稿人的評審,也就是說你得到了真正同行的認可,如果通不過,他們給出的審稿意見也會更加合理些,更容易幫助自己的手稿得到改進,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此外,推薦這樣的審稿人,雜志方面也很容易接受,也會給雜志主編和編委留下更好的印象。
陌生的同行既可以按照以上的建議,從自己文章引用的參考文獻出發(fā),篩選,注意以下潛規(guī)則:
1. 最好不要選太大的"大牛",如經(jīng)常在Nature, Science, Cell等雜志發(fā)表論文的人,他們一般眼光太高\時間太緊,根本不屑于審一般稿件;
2. 一般不要選雜志的主編和編輯,他們太忙,一天到晚為了手里的稿件忙的不可開交呢...
3. 所選的審稿人最好不要出自一個research group,因為國外很多group會把自己接審的稿件拿到lab meeting中討論,這樣會產(chǎn)生不好的印象(認為你對研究領域內不了解);
4. 盡量避免所選的審稿人出自同一國家和地區(qū),越分散編輯感覺會越好;
5. 盡量避免來自中國的審稿人,因為國人科學家真的太忙,他們可能會拒絕接受這樣免費的義務勞動;再者,編輯也會產(chǎn)生懷疑,你為啥選自己國家的?是對領域學者不熟悉,還是...(這一點僅供參考,但2-3個審稿人都是選中國的絕對不可取,等于白推薦);
6. 個人覺得美、英、日韓、港臺、歐、南美 這樣5個區(qū)域,各選其一最佳,可以推薦5個,無論人家要求是2、3、4,這樣可以確保在一個審稿人Unavailable時編輯可及時換人。
總之,選擇審稿人不是為了投機取巧,而是要使我們的稿件能夠獲得及時、公正、客觀、有價值的反饋,最后的目的是 快速、高水平地發(fā)表!
很喜歡一個人,卻害怕得不到想要的回應,最后連朋友的位置都沒辦法保留可是心里卻有隱隱的不甘心,或許知曉心意彼此會有另一番可能,抱著這樣的僥幸。
聯(lián)系方式詳見:醫(yī)學全在線論文投稿聯(lián)系方式
更多醫(yī)學職稱論文發(fā)表及評審條件相關信息推薦:
2015-2016年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期刊目錄專題
醫(yī)學全在線-論文頻道(zxtf.net.cn/lunwen/)第一時間整理發(fā)布全國各地醫(yī)學職稱評審公告、評審結果、論文評審條件、期刊目錄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