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臟觸診: • 脾臟觸診方法: • A單手觸診法:同肝臟單手觸診,僅醫(yī)師右手方向與病人左肋弓垂直。 • B雙手觸診法: 脾腫大的測量法;三線測量法 • 1、三線 甲乙線:脾輕度腫大時。 • 甲丙線: • 丁戊線: “+”; “-”。 • 2、脾臟腫大分度:臨床實用中,常將脾腫大分為輕、中、高三度。 • 輕度腫大:深吸氣時,脾緣不超過肋下2cm,; • 中度腫大:超過2cm至臍水平線以上; • 高度腫大:即巨脾,超過臍水平線或前正中線。 • 3、意義:脾臟腫大主要見于傳染性疾病和血液系統(tǒng)疾病。 3 膽囊觸診 • 1、檢查方法: • 2、Murphy征: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壓于右肋下膽囊點處,然后囑患者緩慢深吸氣。如因劇烈疼痛而致吸氣中止稱Murphy征陽性。提示急、慢性膽囊炎。 • 3、Courvoisier征:右上腹觸及到腫大而無壓痛的膽囊。多見于胰頭癌壓迫膽總管所致的阻塞性黃疸。 4腎觸診: • 觸診方法:一般用雙手觸診法 • 體位:醫(yī)師立于患者右側(cè),患者平臥位兩腿屈曲并做較深呼吸或立位。 • 方法: • A觸診右腎,(近似于肝臟觸診)。醫(yī)師以左手拿托住其右腰部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緣而稍橫向。于患者吸氣時雙手夾觸腎。如觸到光滑鈍圓的臟器,可能為腎下極。如能在雙手間挾住更大部分,則略能感知其蠶豆狀外形,挾住時患者常有酸痛或類似惡心的不適感。 • B觸診左腎,(近似于脾臟觸診) • 如臥位未觸及腎,還可讓患者站立位,進行觸診。 意義: • 1、正常人腎一般不易觸及, • 2、身材瘦長者,腎下垂、游走腎或腎代償性增大時,腎較易觸到。 • 3、腎腫大見于腎盂積水或積膿、腎腫瘤、多囊腎等。 • 4、多囊腎時,腎為不規(guī)則形增大,有囊性感。 • 5、腎腫瘤則表面不平,質(zhì)地堅硬。 • 6、當腎和尿路有炎癥或其他疾病時,可在一些部位出現(xiàn)壓痛點: 泌尿系統(tǒng)相關壓痛點 • 前腹壁: • A、季肋點:在兩側(cè)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點處,右側(cè)位置梢低,相當于腎盂位置; • B、上輸尿管點:在臍水平線上腹直肌外緣; • C、中輸尿管點:在骼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緣,相當于輸尿管第二狹窄處; • 腰背部: • A、肋脊點:背部第12肋骨與脊柱的夾角(肋脊角)的頂點; • B、肋腰點:第12肋骨與腰肌外緣的夾角(肋腰角)頂點。
• 意義: • 肋脊點和肋腰點是腎臟一些炎癥性疾患,如腎孟炎、腎膿腫和腎結核等常出現(xiàn)的壓痛部位。 • 季肋點壓痛亦提示腎病變。上輸尿管點或中輸尿管點出現(xiàn)壓痛,提示輸尿管結石、結核或化膿性炎癥。
5膀胱與胰觸診 • 觸診方法:一般采用單手滑行法 • 體位:醫(yī)師站立與病人的右側(cè),病人仰臥屈膝。 • 方法:醫(yī)師以右手自臍開始向恥骨方向觸摸,膀胱呈扁圓形或圓形,觸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擠壓時有尿意,排尿或?qū)蚝罂s小或消失。 • 意義: 尿潴留
• 胰腺假性囊腫—上腹部肝緣下或左上腹部觸到囊性腫物,位置固定,表面光滑,無壓痛。
(四)腔部包塊觸診 • 觸診方法:一般采用單手滑行法 • 體位:醫(yī)師站立與病人的右側(cè),病人仰臥屈膝。 • 注意:首先區(qū)分 A、腹外與腹內(nèi)包塊;B、正常與異常包塊 • 1、正常者(l)腹直肌肌腹及腱劃:(2)腰椎椎體(3)大腸糞塊:(4)橫結腸:(5)盲腸:(6)右腎下極:(7)腹主動脈: • 2、異常者包括炎癥性包塊,囊腫,腫大淋巴結及良、惡性腫瘤,胃內(nèi)結石,腸內(nèi)糞塊等, • (1)位置: (2)大。河昧⒎嚼迕妆硎荆 • (3)形態(tài):形狀,邊緣,表面。 (4)質(zhì)地:實質(zhì)性與囊性 • (5)壓痛: (6)搏動: • (7)移動度: A、隨呼吸上下移動—肝、脾、胃、腎、橫結腸或其腫瘤。 B、用手推動—來自胃、腸、腸系膜、大網(wǎng)膜, C、不能移動—局部炎性包塊粘連或膿腫及腹腔后壁的腫瘸。 (五)液波震顫(fluid thrill)(波動感fluctuation) 1、定義:腹腔內(nèi)有大量游離液體時,如用手觸擊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顫,或稱波動感。 2、方法:略。 3、意義:提示大量腹腔積液,3000~4000ml以上,(不如移動性濁音敏感。)
第四節(jié) 腹部叩診 • 一、叩診內(nèi)容: • 1、腹部叩診音 • 2、肝臟叩診 • 肝上、下界,肝區(qū)叩擊痛 • 3、膽囊叩擊痛; • 4、胃泡鼓音區(qū)叩診; • 5、脾臟叩診 • 脾上界,脾區(qū)叩擊痛 • 6、移動性濁音 • 7、雙腎叩擊痛 • 7、膀胱叩診。 二、腹部叩診方法和臨床意義 • (-)、腹部叩診音: • 1、正常情況下,腹部叩診大部分區(qū)域均為鼓音區(qū);肝、脾、飽餐的胃、充盈的膀胱、妊娠的子宮所在部位和雙側(cè)側(cè)后腹部為濁音區(qū)。 • 2、病理情況下, • 1)、濁音區(qū)擴大—臟器腫大,腹腔內(nèi)腫瘤,腹腔積液; • 2)、鼓音區(qū)擴大—胃腸脹氣、梗阻、麻痹、穿孔和人工氣腹; • 3)、濁音異!螡嵋艚缦В崾疚改c道穿孔或人工氣腹術后。 (二)、肝臟叩診 • 1、間接叩診法確定肝上界: • 清音變濁音—肝相對濁音界—肝上界。 • 濁音變清音—肝絕對濁音界—肺下界 • 2、觸診法與間接叩診法相結合確定肝下界: • 間接叩診法確定肝下界;同間接叩診法確定肝上界,只是方向相反,由鼓音變?yōu)闈嵋,正常肝下界于右鎖骨中線季肋下緣。 • 3、肝臟上下徑;9—11厘米 • 4、肝臟上、下濁音界和肝臟上下徑的意義: • A、肝濁音界擴大 B、肝濁音界縮小 • C、肝濁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區(qū)— D、肝濁音界向上移位 • E、肝濁音界向下移位 醫(yī)學全在線 zxtf.net.cn
• 5、肝區(qū)叩擊痛對于診斷肝炎、肝膿腫有一定的意義。 • 方法:醫(yī)生左手掌緊貼于肝區(qū),右手半握拳由輕到中等力度叩擊左手背,觀察并詢問病人肝區(qū)有無疼痛。 • (三)、膽囊叩診:膽囊區(qū)叩擊痛為膽囊炎的重要體征,注意與肝臟叩擊痛鑒別。 • (四)、胃泡鼓音區(qū)叩診:胃泡鼓音區(qū)(Traube區(qū))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緣以上,約呈半圓形,為胃底穹窿含氣而形成。其上界為膈肌及肺下緣,下界為肋弓,左界為脾,右界為肝左緣。正常情況下應該存在(除非在飽餐后),大小則受胃泡含氣量的多少和周圍器官組織病變的影響。此區(qū)明顯縮小或消失可見于脾腫大,左側(cè)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肝左葉腫大,也見于急性胃擴張和溺水患者。
• (五)、脾臟叩診: • 1、間接叩診法確定脾上界: • 方法:在左腋中線上進行。正常時在左腋中線第9~11肋之間叩到脾濁音,其長度約為4~7cm,前方不超過腋前線。 • 意義:當脾臟觸診不滿意或在左肋下觸到很小的脾緣時,宜用脾臟叩診進一步檢查脾大小。脾濁音區(qū)擴大見于各種原因所致之脾腫大。脾濁音區(qū)縮小見于左側(cè)氣胸、胃擴張、腸梗阻等。 • 2、脾區(qū)叩擊痛:對于診斷脾腫大、脾周圍炎、門靜脈栓塞有一定的意義 • 方法:醫(yī)生左手掌緊貼于脾區(qū),右手半握拳由輕到中等力度叩擊左手背,觀察并詢問病人脾區(qū)有無疼痛。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轉(zhuǎn)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zxtf.net.cn
廣告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