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抗凝血藥肝素和華法林的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應(yīng)用。 熟悉纖維蛋白溶解藥鏈激酶和尿激酶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yīng)用。 了解抗貧血藥(鐵劑、葉酸、維生素B12)、促凝血藥(維生素K)、抗纖維蛋白溶解藥(氨甲苯酸、氨甲環(huán)酸)、抗血小板藥(雙嘧達莫、噻氯匹定)、促白細胞增生藥(升高白細胞的藥物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yīng)用。 第一節(jié) 抗凝血藥 肝素(Haparin):多由肺提取,為一種粘多糖硫酸酯。 [作用] 1、抗凝機制:增強抗凝血酶III的抗凝活性,對凝血過程多個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抑制: (1) 抑制凝血酶原轉(zhuǎn)化為凝血酶;(2) 對抗凝血酶;(3) 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yīng)。 2、抗凝特點: (1) 口服無效,采用注射給藥;(2) 體內(nèi)外均有抗凝作用;(3) 作用強大迅速但維持時間短。 [用途]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擴大,對已形成血栓無溶解作用。 2、體內(nèi)外抗凝:用于心血管手術(shù)、體外循環(huán)、血液透析、心導(dǎo)管檢查等。 3、DIC早期治療:防止各種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消耗。 [不良反應(yīng)] 劑量過大易引起自發(fā)性出血,特殊對抗劑:魚精蛋白。 香豆素類:華法林(芐丙酮香豆素)、雙香豆素、新抗凝 [作用] 1、抗凝機制:與VitK結(jié)構(gòu)相似,對抗VitK作用,抑制肝內(nèi)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Ⅹ的合成。 2、作用特點: (1)口服易吸收,故有口服抗凝藥稱; (2)僅體內(nèi)有抗凝作用; (3)作用緩慢而持久,對已形成的凝血因子無效,需待原有凝血因子耗竭后方顯效。 (4) 華法林和新抗凝的作用較雙香豆素強而快。 [應(yīng)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不良反應(yīng)] 過量易引起自發(fā)性出血,特殊對抗劑:VitK。 [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1、降低其抗凝作用藥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等肝藥酶誘導(dǎo)劑。 2、增強其抗凝作用藥有: (1)能置換其與血漿蛋白結(jié)合的藥:保泰松、消炎痛、乙酰水楊酸。 (2)抑制腸道VitK合成的藥:廣譜抗生素。 枸櫞酸鈉 [作用] 1、 抗凝機制:與血漿鈣形成可溶性絡(luò)合物,使血鈣下降而阻礙血凝。 2、 作用特點:(1)體外抗凝;(2)作用迅速。 [應(yīng)用] 體外全血保存(輸血抗凝劑)。 [不良反應(yīng)] 抗凝血輸注過快,可引起低血鈣及心功能不全,特殊對抗劑;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 溶栓酶:β-溶血性鏈球菌培養(yǎng)液提取,作用機制為激活纖溶酶原,使纖維蛋白溶解而達到溶栓目的。用于動靜脈內(nèi)新鮮血栓。不良反應(yīng)有嚴重出血、發(fā)熱、過敏等。禁用于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術(shù)后傷口愈合期。 第二節(jié) 止血藥 一、促進血液凝固過程的止血藥 維生素K [種類、來源] VitK1:存在于植物苜蓿等中 VitK2:由腐敗魚粉和腸道細菌產(chǎn)生 →脂溶性,需膽汗協(xié)助吸收 VitK3、K4:人工合成,水溶性,不需膽汗協(xié)助吸收 [作用] 參與肝臟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Ⅳ、Ⅹ。當VitK缺乏時,合成的上述因子無活性,導(dǎo)致凝血障礙而出血。 [用途] 用于VitK缺乏或低凝血酶原所致的出血,VitK缺乏的原因有: 1、 VitK吸收障礙:因膽汁不足而影響吸收如組塞性黃疸和膽瘺病人,應(yīng)選用注射型K1或K3、K4。 2、 VitK合成障礙:人體主要VitK來源的腸道細菌缺乏和受抑制,如新生兒出血和長期服用廣譜抗生素,前者宜選用K1或K2。 3、 長期大量應(yīng)用VitK拮抗劑如雙香豆素,水楊酸和敵鼠鈉等,對肝功能不良療效不佳或無效。 [不良反應(yīng)] VitK靜注過快可致面紅、出汗、胸悶甚至血壓劇降,以肌注為宜;K3可誘發(fā)G-6-PD缺乏者溶血;K3、K4可致新生兒、早產(chǎn)兒溶血、核黃疸及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二、抗纖維蛋白溶解的止血藥 氨甲苯酸(抗纖溶芳酸;對羧基芐胺;PAMBA)、氨甲環(huán)酸(AMCHA) 抑制纖溶酶原激活因子,從而抑制纖溶酶的形成,使纖維蛋白不能溶解而止血。適用于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增高的出血如DIC后期、產(chǎn)后出血及肺、肝、胰、前列腺等手術(shù)后出血。用量過大可產(chǎn)生血栓、誘發(fā)心肌梗塞。 三、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藥 腦垂體后葉素 [作用和用途] (1)使肺小動脈收縮,有利于肺血管破裂處形成血栓。(2)腸系膜小動脈收縮,降低門靜脈血流量和門靜脈壓。用于肺咯血和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應(yīng)] 血壓升高和冠脈收縮等。冠心病、高血壓慎用。 第三節(jié) 抗貧血藥 貧血的類型有:缺鐵性貧血、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和再生障礙性貧血。 鐵劑 [機體鐵分布] 體內(nèi)總鐵量約4g,其中血紅蛋白鐵占60-70%,5%為肌紅蛋白等含鐵,25%鐵儲存于肝、脾、骨髓的網(wǎng)狀內(nèi)皮細胞中。故機體缺鐵時,對血紅蛋白鐵影響最大,對血紅蛋白鐵影響最大,呈現(xiàn)缺鐵性貧血。 [每曰需鐵量] 1、成年男子或絕經(jīng)期婦女1~1.5mg/日;2、經(jīng)期婦女約2mg/日;3、孕、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則達5mg/日,對于生長發(fā)育快的嬰兒可達67μg/kg/日。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