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減壓術是胸外科常用的護理操作技術,其目的是引流胃內積液及胃腸道內積氣,減輕腹脹及縫合口張力,利于傷口的愈合。但據臨床觀察,傳統(tǒng)法插入深度為45~55 cm,術后胃腸減壓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脹不適感。針對這一問題,將260例胃腸減壓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30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觀察組改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為55~68 cm,對照組按常規(guī)插管,觀察兩組患者腹脹及引流等情況。結果:兩組腹脹及引流液量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觀察組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明顯減輕腹脹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有文獻報道,插胃腸減壓管直至導管側孔全部進入胃內的深度為55~60 cm。亦證明要使導管側孔完全達到胃內,起到良好的減壓效果,插管深度必須在55 cm以上。對以往插管回顧,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時僅抽出少量粘液而無胃液抽出,聽診胃中有氣過水聲,雖證明胃管在胃內,但術后減壓效果不佳,患者出現(xiàn)腹脹,胃蠕動恢復慢,使置管時間延長。觀察組將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達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脹明顯減輕,其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此方法可取。測量方法可由傳統(tǒng)法從耳垂至鼻尖再至劍突的長度加上從鼻尖至發(fā)際的長度為55~68 cm,術中觀察胃管頂端正好在胃竇部,側孔全部在胃內,有利于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