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氣宜清不宜熱。宜靜不宜動(dòng)。有因胎病而母不安者。有因母病而胎氣不安者。宜詳察之。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二錢) 白術(shù) 茯苓 黃耆(炙) 甘草 阿膠(蛤粉炒) 地榆( 高級(jí)職稱考試網(wǎng)艾葉(三分) 姜(三片) 研末米湯調(diào)送。
(〔吳按〕半夏礙胎。宜少用為妥。)
脾氣虛弱者。六君子?xùn)|加枳殼。(一錢) 紫蘇(六分) 姜(二片) 棗(五枚)
人參(二錢) 蘇葉(五分) 煎服。
郁結(jié)傷脾者。歸脾湯
人參 黃耆 茯苓 炙草(各二錢) 木香(八分) 白術(shù) 棗仁 元眼肉(各二錢) 加柴胡、砂
煎服。郁怒肝脾傷者。四七湯
姜炒濃樸 茯苓 蘇葉(各一錢) 姜夏(一錢五分) 加川芎 川歸(各二錢) 姜(二片) 棗(
怒動(dòng)肝火者。四七東加柴胡(六分) 五味子(四分)同煎。
妊娠月水時(shí)下。皆因沖任脈虛。不能約制經(jīng)血。血漏盡則胎斃矣。亦有勞后喜怒不節(jié);蝻嫾。為風(fēng)冷所乘者;驓馐Ф。而漏下者。
漏胎血少氣偏虛。不能衛(wèi)護(hù)熱傷之。脈數(shù)黃芩加白術(shù)。安胎圣藥善扶持。弱脈血虛全四物。升提分濕熱。氣虛應(yīng)可用參 。
夫胎痛皆娠婦不知禁忌;蛞蛏;蛴|風(fēng)寒。邪正相擊。隨氣上下。沖于心則心痛。攻于痛也。
胎痛分明胎氣傷。致令娠婦痛聲長(zhǎng)。脈來(lái)細(xì)緊寒食氣。縮砂四七最為良。脈澀脈虛宜四熱痛黃連炒。診脈須分陰與陽(yáng)。
由婦人稟氣怯弱;蛴酗L(fēng)疾;蛴刑碉。凡娠便是有痰。其婦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jué)肢食惡聞氣味。好食酸咸。甚者作寒熱。嘔吐痰水。輕者不必服藥。重者以半夏湯。茯苓丸可也。
血奪胃中嘔吐下。一云痰火自相搏。飲食下咽隨口出。致令惡阻食難吞。半夏茯苓湯要藥。冷熱間虛實(shí)。順氣和平胎自寧。
姜半夏 茯苓(各二錢) 煨姜(六分) 白術(shù) 杏仁 陳皮 白芍(各錢半) 竹葉(二十片)
赤茯苓(一兩) 人參(五錢) 桂心(三錢) 干姜(八分) 半夏 陳皮 白術(shù) 甘葛(各四錢) (二錢)
為末。密丸。每日三服。每服三十丸。
半夏 茯苓(各八分) 砂仁 陳皮 甘草(各四分) 加烏梅(一枚) 姜(二片) 棗 (五枚)
茯苓 半夏 濃樸 蒼術(shù)(各一錢) 陳皮 砂仁(各五分) 炙甘草 干姜(各三分) 藿香( (三片) 煎服。
凡娠婦有通身腫者。有腳腫者。俗呼為胎腫。又曰胎水。有脾虛不能制水。血散四肢而腫者。有胎挾水。水血相搏者。有脾胃虛濕者。有乘風(fēng)冷者。有痢疾后而腫者。有飲食太過(guò)者。有腹脹而腫者。治宜詳察。
腫脹皆因濕熱多。山梔萊菔炒宜過(guò)。研末米稠調(diào)服下。管教虛腫盡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