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不尚澀止 不避溫熱 推重行破——《金匱要略》對出血急癥的辨治理論特色
    

傷寒雜病:不尚澀止 不避溫熱 推重行破——《金匱要略》對出血急癥的辨治理論特色

《金匱要略》對出血的救治,不尚澀止,不避溫熱,推重行破,與后世止血之法相比別有特色。而于辨證中,詳審虛實,明辨寒熱,謹察標本,給人頗多啟發(fā)。
  
       不尚澀止 出血當止血,本無可非議,要者在于以何法止之。若不辨寒熱虛實,一見血證,即以炭類收斂之品急予止之,未必盡當。觀仲景救治出血,并不崇尚收澀止血之法,而是注重辨證,強調審因而治,《金匱要略》數方的運用即不難看出張氏此種學術思想。如證系熱者,清熱瀉火止血,瀉心湯為其代表方,唐容川“瀉火即是止血”之論即源于此;證系寒者,溫陽去寒攝血,柏葉湯為其代表方;因于瘀者,行血以止血,如桂枝茯苓丸治癥病瘀血阻滯之“漏下不止”;因于虛者,補虛以固血,如膠艾湯沖任不固、陰血不守之婦人下血等等。數方所治之血證,皆不以炭類收澀止之,而血皆止者,要在審度出血之原因,熱者瀉其熱,寒者散其寒,熱既瀉,寒既散,則血無復再出。不以收澀強止其血,離經之血無以留聚,則瘀血無以生。然仲景非不用收澀之品也,審證確當,收斂亦在所必用,如花湯之用于下利便膿血,久利不止,滑脫不禁,非滯澀之品無以固斂其氣,無以阻其滑脫,故以赤石脂等澀以固脫,亦止血之法也?梢,審因論治,治病求本,本去源清,其血自止。
  
       不避溫熱 出血之證,臨床最忌、附等溫熱溫燥之品,謂此類藥既有助陽益火之弊,又有耗血動血之虞,故臨床上止血每寧涼勿溫。出血之證因于熱者固多,而因于寒者亦不鮮見。特別是出血較久,血去過多,陽隨血失,而見陽虛之證,若投以寒涼,有如雪上添霜,益虛其陽,陽愈虛則血愈溢,且多留瘀傷胃之害。故出血之因于陽不攝陰者,非溫莫屬。溫之則陽復寒去,血之統攝有權,不止血而血自止。如《金匱要略》柏葉湯所治“吐血不止”,黃土湯所治“先便后血”,究其因皆系中焦陽虛。前者偏于胃氣虛寒,血不歸經而上逆;后者偏于脾氣虛寒,血失統攝而下行。柏葉湯和黃土湯均系溫陽止血之劑。不過,為了防止溫燥動血,仲景制方極為精當,柏葉湯用干姜、艾葉溫陽守中,使陽氣振奮而能攝血;配苦澀微寒之柏葉降逆止血,馬通(后世多用童便代)苦涼引血下行以止血。方中溫涼清潤并施,有溫陽攝血之功,而無耗血動血之弊。黃土湯用伏龍肝、白術、附子溫脾攝血,伍以阿膠地黃養(yǎng)血,黃芩反佐,全方有燥有潤,有動有靜,溫清并施,剛柔相濟,尤在涇謂之為“有制之師”。因無剛燥動血之嫌,故可用于脾陽虛之多種出血證,如陳修園說:“黃土湯不獨糞后下血方也,凡吐血、衄血、大便血、婦人崩漏及血痢久不止,可以統治之!
  
       此外,脾胃陽虛之吐衄,尚可用甘草干姜湯治療?梢娭倬爸寡,不避溫熱,溫之則陽能攝陰,不止血而血止。不過,上述諸方所主之出血,必伴面色淡白,或萎黃少華,口和不渴,唇白舌淡,脈虛數等癥,否則用之禍不旋踵。
  
       推重行破 出血之癥,本屬血液離經而妄行,當忌通破之品,活血行血亦宜慎用,但出血原因莫止一端,無瘀自不必專任行瘀之品,若出血之因于瘀血阻絡者,非疏導逐瘀則血莫能止。如“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桂枝茯苓丸主之!贝俗C之出血,即瘀血作祟,“所以血不止者,其淤不去故也!别鲅獌确e,阻滯經隧,則不僅血液不循常道而外溢,具有礙新血之化生。此時若蹈常規(guī)一味止血,則血愈凝,瘀愈甚,血愈溢。因瘀血不去,阻滯不除,血不循經,血難止也。故仲景指出“當下其癥”,用桂枝伏苓丸,俾癥化瘀去而血歸其道。
  
       由此可見,仲景救治出血,不囿于常法,而是注重辨證,審因論治,體現了《內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旨。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5/18 14:46 編輯 zxtf.net.cn/zhicheng/]
-----------請老師講一講,桂枝湯,麻黃湯是不是也能止血。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