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人參芍藥湯(東垣) 治吐血外感寒邪,內(nèi)虛蘊熱。
桂枝(五分,補表虛) 麻黃(去外寒) 黃 (實表益衛(wèi)) 炙甘草(補脾) 白芍(安太陰)人參(益元氣而實表) 麥冬(補肺氣,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安肺氣) 當(dāng)歸(五分,和血養(yǎng)血)
水煎,熱服。按此方以解表為止血,是東zxtf.net.cn垣之巧思幸中,非有定識也。觀其每味自注藥性,俱悖圣經(jīng),便知其zxtf.net.cn/rencai/陋。
甘草干姜湯(《金匱》)
水二杯,煎八分服。
柏葉湯(《金匱》) 治吐血不止。
柏葉(生用,三錢,無生者用干者二錢) 干姜(一錢) 艾葉(生用,二錢,如無生者,用干者一錢)
水四杯,取馬通二杯,煎一杯服。如無馬通,以童便二杯,煎八分服。
黃土湯(《金匱》) 治先便后血為遠血。亦治衄血、吐血、血不止。
灶心黃土(八錢,原方四錢) 生地 黃芩 甘草 阿膠 白術(shù) 附子(炮,各一錢五分)
水三杯,煎八分服。
赤小豆散(《金匱》) 治先血后便為近血。
赤小豆(浸令出芽曬干,一兩) 當(dāng)歸(四錢)
共研末。每服三錢,漿水下。即洗米水,三日后有酸味是也。按凡止血標(biāo)藥可隨宜作引,血余灰可用一二兩同煎,諸血皆驗。梔子、茜草、干側(cè)柏治上血,槐花、生地黃、烏梅、續(xù)斷治血崩。凡下血及血痢,口渴,后重,脈洪有力者為火盛。可用苦參子去殼,仁勿破,外以龍眼肉包之,空腹以倉米湯送下九粒,一日二三服,漸加至十四粒,二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