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傷于風,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氣為患也。蓋風木之氣,內通于肝,肝木乘脾,脾氣下陷,日久而成泄瀉。經云:"邪氣留連,乃為洞泄"。皆為伏氣而成。然而尚有寒瀉、火瀉、暑瀉、濕瀉、痰瀉、食瀉等,本不因乎伏氣,但為便于區(qū)別,亦分述如下。蓋飧泄則完谷不化;洞瀉則直傾于下;寒泄則脈遲溺白,腹中綿痛;火瀉則脈數溺赤,陣痛陣瀉;暑瀉則zxtf.net.cn/shouyi/煩渴面垢;濕瀉則胸痞不渴;痰瀉則時瀉時止;食瀉則曖氣吞酸,瀉下腐臭。腹瀉之病,蓋于斯矣。
《靈樞經》云:"春傷于風,夏生后泄腸澼。"腸僻者,古之痢名也。夫痢:有風、寒、熱、濕、噤口、水谷、休息、五色之分。均宜詳辨。風。核颇c風下血而有痛墜;寒痢:下稀水而清腥,腹痛甚;熱。罕闼启~zxtf.net.cn/shiti/腦而稠粘,窘迫而痛("窘":窘急。"迫":迫切。"窘迫而痛":是很急切,迫不及待的要解大便,而又腹痛,便不爽。);濕。荷缍怪貝灨雇;噤口。合铝〔皇郴驀I不能食;水谷。涸闫赡撗s下;休息。簳r發(fā)時止;五色。耗撗祀s而下?傊,痢癥類型很多,宜分別治之。所謂夏生后泄腸澼者,是指風痢而言。其余之痢,在夏為少,在秋為多。茲將諸痢特點分述如下
『總括』
春傷于風夏飧泄,春不即病夏成痢。
飧泄洞瀉皆伏氣,風木內通肝乘脾。
脾氣下陷久成瀉,分寒火暑濕痰食。
飧泄直傾洞完谷,寒瀉腹痛溺白遲。
火瀉陣痛溺赤數,暑瀉煩渴面垢題。
濕瀉胸痞口不渴,痰瀉時瀉而時停。
食瀉噯氣酸腐臭,泄瀉之別如斯矣。
腸澼為痢有多型,風熱寒濕噤口稱。
水谷休息五色等,八者癥象各區(qū)分。
風痛墜血腸風似,熱痢窘痛魚腦形。
寒痢清腥便稀水,濕痢豆汁悶腹疼。
噤口不食或痢嘔,水谷糟粕便血膿。
休息時發(fā)而時止,五色膿血混雜成。
夏生后泄指風痢,余痢秋多夏少分。